云岭村的村民来自五湖四海,纯正的本地人一个都没有,没有固定的习俗所以想吃什么吃什么。
去年他们吃火锅,今年做饺子,明年还不知道。
春节、圣诞节也一样,对大家来说,只要厨师手艺好,吃啥都行,逮个由头过节凑热闹罢了。
小染,想不想吃饺子?苏杏挟起半小颗饺子逗小儿子。
一岁多的小染坐在婴儿椅上,听罢,向妈妈伸长小脖子张开小嘴等喂食,就像那些嗷嗷待哺的小小鸟可爱极了。
苏杏忍着投食的冲动,挪开筷子哄道:叫妈妈,叫妈妈就给你吃。
啊啊啊……小奶娃不理,仍然张开小嘴冲母亲叫唤,两只小胖爪撑在椅子扶手上使劲想站起来。
慈母多败儿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苏杏无奈地嗔儿子一眼,怕他伸着小脖子太累,把半颗饺子放在碗里再弄开两半喂他吃。
这孩子怎么还不会说话?昌叔瞧小染一眼,看着小俩口,看过医生没?
柏少华瞧小儿子一眼,道:看过,他的发育很正常。医生说有些孩子说话早,有些晚,要慢慢引导。
老人瞧得出苏杏是个心软的,而柏少华对小儿子的态度也比双胞胎宽容很多,因而得出结论:
你们别太宠他,事事周到会让他更加懒得开口。
这时,小菱插嘴道:他就是懒,不想说话。
小野也瞅了小弟一眼,当众打小报告,他和爸爸一样,所以不用说话。
啊?大人们互相瞧了瞧,顿时心中有点数了。
和爸爸一样?怎么一样法?苏杏问他,想确定一下。
小野左右瞧瞧,然后指着搁窗边的一个口盅,对小弟说:弟弟,给哥哥拿个杯子来。
小染似乎听懂他的话,乌溜溜的大眼睛瞧了瞧哥哥,努力转过小身子瞧瞧身后。
有花花那个。小野指着杯子解释。
那个杯子是昌叔平时用来漱口用的,八十年代那种,上边印着一个红双喜字,旁边有花枝缠绕。
小染的目光在口杯上停了停,随后便见杯子徐徐升起。可能距离太远了,小奶娃力有不逮,走到一半路就咣啷落地。
还好是搪瓷的,摔不烂,掉瓷而已。
三位成年人:……
昌叔和苏杏很有默契地看向柏少华,他理所当然道:他是我孩子,很正常。遗传嘛,比龙凤胎的瞬移好处理多了。
口杯掉了,小奶娃委屈了,转过脸瞧着母亲噘起小嘴,双眼盈满了泪光。
乖,没事啊。苏杏把他抱下椅子,去把它捡起来再放回原位。
小染抬头瞧瞧母亲,苏杏眼神示意那个口杯,态度坚持,去吧。
于是,小奶娃乖乖听话地去把它捡起来,可惜窗台太高,人矮,踮起脚也够不着。小屁孩不蠢,手一松,那口杯再次升空回到原位,他蹬蹬蹬地跑回母亲身边要抱抱。
苏杏把他推开一些,你还要向昌爷爷道歉。
小屁孩抬头瞧瞧母亲,一脸的懵懂无知。
苏杏把他抱起来,然后指着昌叔,看,你把昌爷爷的杯子摔了,爷爷很伤心。
昌叔很合作地抹抹眼睛,仿佛在哭,唉,我的杯子被小染摔坏了。
苏杏把孩子放下,快去向昌爷爷道歉。
小染果然蹬蹬蹬地跑到昌叔身边,趴在老人腿上,抬起一张小脸仰望。即便不说话,可爱的小模样让昌叔也忍不住把他抱在膝上喂吃东西,笑得脸上的褶子更多了。
双胞胎一直冷眼旁观,见爷孙俩开始吃东西了才悄悄问父亲:
爸爸,弟弟是不是傻?
这么明显的骗局居然都看不出来。
苏杏险些噗地笑出声,忙捂住嘴,免得小儿子以为她在笑他,那小子敏感得很。
柏少华淡定道: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你们,还有爸妈小时候都一样。
真的?为什么?小野好奇地眨着眼睛,长长的睫毛看得他妈妈羡慕不已。
出生不久的小孩子心智的发育未成熟,要靠父母慢慢引导……
吧啦吧啦,爷仨开始新一轮的人体构造研讨会。
苏杏和昌叔说着家长里短,一边喂小染吃饭顺便逗他说话。
此刻的柏家,小能迈着两条细腿细胳膊,脑门上的两道蓝光一闪一闪的,指挥着扫地机:
……这边也要扫,虽然主人和夫人不介意也不能偷懒。盆栽浇水了吗?怎么不说话?哦,忘了你还没进化。没办法,只好我来了。它认命地去拎水壶。
冬天了,不能天天浇,喷湿就好……
吧啦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