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喇道:奴婢会转告娘娘,三阿哥乖。
她狠下心,命石榴将玄烨带走,便骑马急匆匆奔回紫禁城。
归来时,慈宁宫里果然一片肃静,苏麻喇不愿火急火燎地冲进去见格格,便去换了衣裳,洗去风尘,才端着一杯参茶来。
玉儿在书房里,翻阅着前些日子,葭音在永安寺抄写的经文。
这孩子的字迹极美,带着女子特有的娟秀温婉,字如其人,董鄂葭音是个美好的女子,能做她的儿媳妇,是福临的福气,也是她的福气。
你怎么回来了。见苏麻喇放下茶杯的手,玉儿不抬头也知道是谁,再抬起头,便见苏麻喇温柔地笑着。
奴婢突然特别想您,就回来了。苏麻喇道,是不是心有灵犀?
玉儿端茶来喝,嗔道:哪个要跟你心有灵犀?
喝了茶,看向窗外,天色已经黑了,这么晚了,都没个人敢来问太后,要不要传膳,怕是御膳房的灶火还一直烧着,怪折腾人的。
我饿了。玉儿说,可御膳房的菜不好吃,你给我弄些吃的来。
苏麻喇笑道:她们在做了,奴婢手把手教的,错不了。奴婢因为太想您了,现在一时半刻都不想离开。
玉儿看着她,无奈地苦笑,而后又长长一叹:苏麻喇,我们回盛京吧。
第576章 孤独是什么
苏麻喇尚不知母子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可她知道自己不能跟着瞎起哄,便是玩笑道:夏日里说去避暑,拖拖拉拉结果去不成,这会子怎么惦记回盛京去?在北京十几年,怕是都过不惯盛京那么冷的冬天了。
玉儿问:那你不陪我回去?
苏麻喇说:怎么能不陪您,可三阿哥怎么办?要不,一起带上吧。
玉儿笑叹:是啊,何止玄烨,我可爱的小孙儿们,一个都放不下,可我总不能把他们全带走。
她愣了愣,问苏麻喇:我今年几岁了?
苏麻喇说:四十五了。
玉儿问:寻常人家,我这个年纪,做祖母了吗?
苏麻喇笑道:子嗣兴旺的人家,孙子大些的,也能有八九岁了吧。
我们最大的二丫头才五岁呢。玉儿说,那我也没啥可矫情的了。
您想矫情什么?苏麻喇眼眉弯弯,点破玉儿的心思,想说自己年纪轻轻,就当奶奶了,操持一家大小?
玉儿笑了,故作生气:难道你也嫌我老了?
苏麻喇摇头:一点都不老,真的。
主仆俩说这些有的没的,直到小厨房送来食物,对坐吃了几口,念叨三阿哥如今习武念书,小小年纪更是用功,果然一离了亲人的孩子,都会迅速长大。
但始终没提起母子俩到底说了什么,才使得一个冲着元曦大光其火,并拂袖而去,又要得另一个气得想回盛京。
苏麻喇深知格格的脾气,她从年轻那会儿起,就是这样子,觉得有什么事是真的过不去了,她就会逃避,想躲开。
可怜的是,当年她在宫里有丈夫、姑姑、姐姐的骄纵包容,宫外有十四福晋这个堂姐两肋插刀,里里外外宠着她的人一大把,如今,孤零零的一个人。
唯一可以依靠的儿子,人家自己好像还没长大。
入夜时,玉儿靠在床头,问苏麻喇还会不会唱科尔沁的长调,听苏麻喇哼哼了几声,她嫌弃难听,笑道:咱们都忘祖啦。
她闭上眼睛睡,烛光里,苏麻喇能看见的,是格格对红尘世事的厌弃,仿佛就算身体无法离开这里,在梦里寻求一时一刻的逃避也足够了。
苏麻喇守了很久,直到红烛燃尽,才悄然推出来。玉儿的眼泪,便一直忍耐到苏麻喇离开,才流下来。
孤独是什么呢,是大半夜哭泣,也不会有人知道吗?
翌日天明,苏麻喇带着慈宁宫小厨房做的点心,趁着早膳的时间来景仁宫,御膳房的人刚刚放下食盒,好些日子没见苏麻喇姑姑,都纷纷来行礼。
苏麻喇随身带了几块碎银子,就都赏给了他们。
几个小太监便悄悄说:姑姑,佟嫔娘娘昨夜的晚膳,一口没动送回去了,怕别是身体不适。
苏麻喇命他们不要多嘴,令随行宫女去打点食物,而后独自走进内殿,元曦已经在镜台前梳头。
给姑姑请安。香草放下梳子来行礼,苏麻喇递了个眼神,她们就识趣地退下了。
奴婢给您梳头吧。苏麻喇走上前,笑道,您今儿起得晚呀。
元曦眼睛肿肿的,苏麻喇不知她是昨夜没睡好,还是哭得太厉害,但绝口不提也不问,轻轻为年轻的孩子梳头,一面说:三阿哥昨天送奴婢到门前,要奴婢一定转告娘娘,他想念您。
玄烨那么顽皮,让您操心了。元曦的嗓音哑哑的,疲倦又憔悴,那么阳光而鲜亮的人,仿佛被这初秋的薄霜打蔫了。
三阿哥可乖了,娘娘几时得闲,去看一眼可好?苏麻喇说,您看奴婢来来往往的,你就别顾忌了。
元曦颔首:我好心顾忌,只怕人家根本看不见,我也是白忙一场。
苏麻喇为元曦盘发,用发簪将青丝固定,便接着这话问道:娘娘,昨天皇上和太后,说什么了?
元曦摇头:姑姑,太后要我忘了,即便太后不说,我也不会再对任何人说,对不住您了。
苏麻喇颔首答应,取过首饰盘,请元曦挑选珠花宝钗,元曦随手拿了一支,根本无心打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