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马车停稳,小瓶子掀开车帘,杨清宁方才下了马车。车前的三人见到杨清宁,神情微微一怔,没想到竟是这般俊美的男子。
杨清宁见状无奈地出声说道:不知三位是……
牙行的伙计率先回了神,笑着说道:这位应该就是杨老爷吧,跟杨老爷做成了不少买卖,这还是第一次见到真人,没想到竟这般年轻。
杨清宁温和地笑了笑,道:已过而立之年,不年轻了。
那铺子的主人也回了神,应和道:今日有幸见到大名鼎鼎的杨老爷,我也是三生有幸了。
杨清宁客气道:不知这位先生贵姓?
先生不敢当,鄙人姓吴,口天吴,若杨老爷不弃,叫我一声老吴便可。
原来是吴兄,幸会幸会。
杨老爷可是咱们陵县的风云人物,该说幸会的该是吴某。
不说这些客套话,咱们还是进去瞧瞧铺子吧。
吴凌也是个爽快人,微微侧了侧身子,道:杨老爷请。
吴兄请。
众人相继进了铺子,杨清宁四下看了看,里面被收拾得很干净,只剩下空荡荡地铺子。铺子总共三层,面积不算小,布局也算合理,门窗上的漆面很新,应该是刚刚翻新没多久。
杨清宁问道:吴兄,这铺子原先是做什么的?
原本是间酒楼,生意还说得过去,只是家里出了点事,急需一笔银子周转,这才不得已出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杨清宁点点头,表示理解,道:铺子还不错,吴兄打算卖什么价钱。
吴凌斟酌了片刻,道:原本我在牙行挂的价格是一千两,既然是杨老爷要买,那我再便宜些,就九百两吧。
杨清宁微微一怔,在陵县这样的价格算得上高价,只是这铺子确实不错,而一千两银子与他而言实在不算什么,就当是日行一善,帮他度过难关吧。
吴兄遇到了困难,我不能帮忙也就罢了,若再压你的价格,那就太不厚道,一千两就一千两。吴兄可带了地契房契?
吴凌一怔,没想到杨清宁非但没有压价,还打算原价收购,与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完全不一样,让他不禁有些感动,带了,一直随身带着。杨老爷果然是大善人,吴某佩服!
吴兄太客气了,我可什么都没做,咱们就是正常做买卖。杨清宁顿了顿,接着说道:既然房契地契都带齐了,那咱们就直接去衙门,把手续给办了。
好,听杨老爷的。吴凌现在急需用钱,自然是越快越好。
众人没有多说,一起前往衙门。当他们到时,郭子聪也被凌南玉放了出来,听说杨清宁来了,不禁微微一怔,随即便小跑着迎了出来,直奔杨清宁,拉着他就往衙门外走,快走,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杨清宁哭笑不得地看着他,道:大人,我是来过户的,不来衙门,那要去哪儿?
过户?郭子聪顿住脚步,转头看向杨清宁,道:你不是在躲着……那位吗?为何又送上门来?可是因为我?
不是。杨清宁第一次认真地打量郭子聪,这个他从未放在心里的知县,却为了一句承诺甘愿赴死,这份气节让人佩服。
既然大人在京都呆过,应该听说过我与他的事,我们之间有很深的羁绊,不是说躲就能躲得开的。我之所以劳烦大人,是为了拖延时间,因为有些事我没想明白,需要时间去思考,如今我想明白了,便也不必再躲了。没想到差点连累大人,是我思虑不周,我欠大人一份人情。
你想明白了?郭子聪看向他的眼神有些复杂,道:是要跟他回京都吗?
这个还不一定。不过大人放心,他不会勉强我。杨清宁安抚地笑笑,随即转移话题道:有件事我一直没想明白,还想请大人为我解惑。
你说。
除了办案外,我与大人并无来往,说句不好听的,我们甚至连朋友都算不上,为何大人为了竟做出那般决绝的决定?
我欣赏你的才华,佩服你的为人。在你那里,我们连朋友都算不上,可在我这里,早已将你试作至交好友。
看着他坦荡的眼神,杨清宁轻松一笑,道:能结交大人这样的朋友,是我三生有幸。
郭子聪一怔,随即说道:你的意思是……
杨清宁笑着说道:以后还得仰仗大人多多关照。
郭子聪闻言激动地说道:多多关照,多多关照。
两人正说话,凌南玉从衙门走了出来,将郭子聪冲着杨清宁傻笑,心里的醋坛子瞬间被打翻,三两步走到杨清宁身边,将郭子聪挤到了一边,道:你来了,怎么不进去?
杨清宁将他的小动作看在眼里,不禁有些好笑,道:我来找知县大人办点事。
凌南玉瞥了郭子聪一眼,道:找他办什么事?
我想买间铺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