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殿下。高勤躬身退出寝殿。
凌南玉斟酌了斟酌,道:父皇,小宁子说若北慕想对付西楚和东吴,势必会拉南凌下水,四国的和平将在不久之后被打破。若战火重燃,北慕则是南凌最大的威胁,若与他们联手无异于自掘坟墓,不如暗中与西楚和东吴联合,趁其不备,讨伐北慕。
讨伐北慕?凌璋脸上看不出表情,道:若当真开战,你可知要灭掉一个国家,我们将付出多少代价?
战火一旦重燃,生灵涂炭,哀鸿遍野。虽然儿臣未曾经历过,却也能想象得出。
凌璋摇摇头,道:不,你想象不出,不曾经历过战争的人,永远无法想象战争的残酷。
那父皇的意思……
东宫,杨清宁拿着本书坐在窗前,只是心思明显没在书上,好半晌也不见翻动一页。他心里一直在琢磨着北慕国此行的目的,若当真决定与西楚和东吴合作,又怎么在北慕眼皮子底下达成交易。还有那消失的北慕晴,现在又在何处。
小瓶子走了进来,见他看着书发呆,将手中的茶放在桌上,道:公公在想什么?
杨清宁回了神,道:我在想若要开战,我们有几分胜算。
小瓶子想了想,道:若合三国之力,约莫有五成胜算。
杨清宁惊讶地说道:合三国之力就只有五成胜算?
小瓶子解释道:北慕国所辖先是茫茫草原,后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再有就是联太阳都照不进去的原始森林,环境之恶劣,咱们的军士很难适应。而北慕人却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无论男女老少,只要给他们一匹马、一把武器,他们就是战士。再加上熟悉地形的优势,便是集三国之力,也很难将其彻底打败。
杨清宁闻言不禁自嘲地笑了笑,道:是我想得太简单了!
小瓶子安慰道:公公没上过战场,考虑不到,也是正常。
不过是否要开战,并不是咱们说了算的。杨清宁忍不住叹了口气。
北慕虽强大,却也无法应对三国联合,所以才费尽心思想要拉南凌入伙。奴才以为只要南凌不表态,这场仗就打不起来。
杨清宁怔怔地看着小瓶子,好半晌才回过神来,不禁感叹道:原来咱们之中最清醒的是你,你还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小瓶子含蓄地笑笑,道:奴才是跟着公公时间长了,学的东西多了。
你这么说,我都要无地自容了。杨清宁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当真不能小看这里的每一个人。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心态,接着分析道:你说的没错,若南凌没表态,这场仗就打不起来,北慕现在最想要做的,是想办法让南凌对西楚和东吴开战。只是这谈何容易,国仇不比家恨,除非是皇上或者太子出事,否则他们就达不到目的。
小瓶子认同地点点头,道:公公说的没错,我们要小心防备北慕使团,保护好皇上与殿下,不给他们有机可趁。
杨清宁吐出一口浊气,顿时觉得心中的压抑消减了不少,道:若是不用打仗,那就太好了!
无论是现代的杨清宁,还是古代的杨清宁,都出生在和平年代,从未经历过战争,只是从现代的一些形象中看到过战争的场面,并不能深刻体会战争的残酷。不过提到战争,他心里还是畏惧的,就和每个普通老百姓一样,天生就对战争感到恐惧。
四国的和平已经维持了几十年,终有一日会重燃战火,躲过了这次,躲不过下次,还是得有所准备才行。
你说得对。杨清宁忍不住叹了口气,皇上的时日无多,殿下又太过年少,若是战火重燃,南凌的未来将风雨飘摇。
所以我们得小心防备着,不能让他们得逞。
是啊,不能让他们得逞!
早朝散后,凌南玉跟着凌璋去了乾坤宫,直到中午时分,才回了东宫。
杨清宁见他回来,急忙出声问道:殿下,皇上怎么说?
凌南玉如实说道:父皇说现在不易起战事,只需与他们虚与委蛇便可,不过要小心防备,不给他们可乘之机。
皇上英明。凌璋不愧是掌控一国的帝王,早就将事情的本质看透,杨清宁对此心服口服,殿下,北幕要想拉南凌下水,十有八九会对皇上或殿下动手,奴才猜测他们动手的时间,很有可能是寿诞当日,还需增派守卫巡查,以免给他们可乘之机。
父皇也是这般猜测,已传召吴乾军、于荣、高勤,命禁卫军加强皇宫的守卫,锦衣卫、东厂全员出动,探听各方消息,清除京都细作。
杨清宁闻言不禁松了口气,道:另外,还要尽快找到北幕晴的下落,奴才总觉得北幕晴将是他们行动的关键。
还有两日便是寿诞,若真如你所说,她定会在前一天,或者寿诞当日出现,只需盯着四方馆,无需再专门调派人手,搜寻他的下落。
那就照殿下的意思做。杨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