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清宁微微一怔,四下看了看,小声问道:煤炭的事都传到娘娘耳朵里了?
小瓶子摇摇头,这种小事,娘娘不会在意。
杨清宁猜测道:该不会是回去的那些人透漏的消息吧。
公公放心,奴才已经严令他们闭嘴,此事不会泄露出去。
杨清宁闻言不禁长出一口气,伸手拍了拍小瓶子的肩膀,感慨道:要不说日久见人心呢,他们那些人跟你真是没法比。
公公待奴才真心,奴才自然要以真心回报。
杨清宁心里感动,小瓶子虽然话少,却是个真正重情义的人,对了,咱家想了许久,也没想到送你什么回礼,你有什么想要的吗?只要咱家给得起,一定不会吝啬。
奴才记得上次出宫,公公给奴才买了冰糖葫芦。小瓶子本想说不用,话到嘴边却临时改了口。
杨清宁微微一怔,也没问他为何想要这个,爽快地应声道:成,那下次咱家出宫,保证给你带来。
多谢公公。小瓶子将伞递给杨清宁,道:时辰不早了,奴才也该回去了,改日再来看望公公。
等等。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杨清宁微微蹙眉,忍不住出声叫住了他,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解之事?
小瓶子了解杨清宁的性情,但凡不是涉及到他,他不愿多管闲事,如今这般问,是真的把他当成了朋友。
小瓶子转身笑了笑,劳公公挂心,奴才无事。天太冷了,公公回去吧。
杨清宁沉吟片刻,终究还是忍不住开了口,我可能帮不了你什么,却能听你说一说心里话,若哪一日想说了,直接来找我便可。
好,奴才记下了。
小瓶子没再多说,抬脚走了出去。他是个双手占满鲜血的人,跟杨清宁在一起久了,竟也生了怜悯之心。那日的杀戮,让他又重新回到现实,内心却久久无法平静,所以他来找杨清宁,想寻求心灵上的片刻安宁,只是见到他又改了主意,他不想让手上的血,沾染他的纯净。
杨清宁没有逗留,转身回了东宫。
御书房,高勤端着托盘走了进去,将刚泡好的茶放到凌璋手边,皇上,您喝杯茶歇息一会儿吧。
凌璋瞥了一眼,放下手中的奏折,捏了捏有些胀痛的眉心,这才端起茶杯喝了几口,最近京都附近的州县都出现了雪灾,房屋被大雪压塌,人畜皆有冻死的现象,这个冬日,连同不久以后的春日,怕是都难熬了。
是啊,今年的冬日格外冷,又逢大雪封路,京中稍微有点钱的都在囤炭,别说寻常百姓家,就连宫中用碳都成了问题。
凌璋闻言皱紧了眉头,道:派人去查查都是谁在囤炭。
是,皇上。
凌璋继续说道:雪灾严重,百姓家都没了炭火,传令下去,各宫节约用碳,每月的定量削减两成。
是,奴才这就去办。话是这么说,他却没有离开的打算。
凌璋抬头看过去,见他欲言又止,道:有话直说。
高勤不再犹豫,说道:皇上,东宫那边传来消息,说小宁子几次去惜薪司买碳。
买碳?凌璋眉头皱紧,道:怎么回事?
回皇上,入冬以来东宫每月的用碳都超额,小宁子便花钱买通惜薪司的管事,去那儿买碳回宫使用。
东宫每月的用碳都不够?这是怎么回事?
皇上有所不知,那些碳不止殿下在用,那些奴才们也在用,故而东宫每月的用碳都超额。
他这个东宫管事做得倒是舒坦。凌璋沉吟片刻,吩咐道:你去把人叫来,朕要亲自问问。
是,皇上。高勤躬身退出大殿。
按说杨清宁这事放在往年,并不算什么大事,许多宫里的主子都会用这种方式买碳,杨清宁也不过是效仿罢了。高勤之所以给杨清宁穿小鞋,是因为杨清宁的一时疏忽。
这马上就要过年了,各宫的管事都会给高勤备份年礼,以求来年能平平顺顺,毕竟高勤是宫中地位最高的太监。可杨清宁不晓得还有这个规矩,眼看着各宫的年礼都到了,唯独没有东宫的,高勤就觉得杨清宁未将他放在眼里,故而想给他个教训。
这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杨清宁正陪着凌南玉背书,门外传来通禀声,公公,高公公来了,说要见您。
杨清宁微微一怔,凌南玉也停了下来。
殿下接着背,奴才出去瞧瞧。
凌南玉出声问道:小宁子,这个高公公可是父皇身边的内侍?
杨清宁点点头,道:正是。高公公亲自过来,定是有事,奴才出去瞧瞧,殿下乖乖背书。
凌南玉看着他的背影,大眼睛里尽是担忧,犹豫片刻,便起身走向门口。
杨清宁走出房门,见高勤正站在廊下,急忙走了过去,行礼道:奴才见过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