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氏吩咐让闫道婆进来,小丫头出去,一会的工夫,就领了闫道婆进来。闫道婆进了门,甩了甩拂尘,满面笑容地给张氏行礼请安。
给太太请安。太太今天的面色,看着更好了!
别那么多礼,快过来坐下说话。恭维的话人人爱听,张氏就笑着招呼闫道婆道,你们观里不是有法事,你今天怎么有空上我这来?
闫道婆笑吟吟地走到张氏跟前,将手里一个篮子呈给张氏。那篮子里,是两包颇为精致的点心。
法事已经做好了,我就想起太太来。太太平常最敬神佛,最心诚,是我们观了的大施主,大善人。这些个供果,是沾了仙气的,受了福的。我特意挑了好的,赶着送给太太尝一尝。闫道婆就陪笑道。
怎么好吃你们出家人的东西。你们的东西,可是从哪里来的那。张氏就笑道。
这个不是我老婆子自己的东西,这是沾着仙气、福气的,是太太应得的份。闫道婆忙又陪笑道,太太放心,这些都极干净。
难为你一片心,我就收下吧。张氏见闫道婆这么说,就点头道,一面就叫小丫头来,将提篮接了过去。
闫道婆见张氏收了点心,这才在挨着张氏身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姑娘那?闫道婆坐下后,左右看看,故意问张氏道,怎么没跟太太一起,是在自己的屋子里那?
她不在家。张氏就告诉闫道婆道,上沈家去了。沈家的九姑娘这几天伤风了,她们平常好,今天过去看看。
哦。闫道婆哦了一声,又笑着道。在姑娘跟前,我不敢说,怕姑娘骂我油嘴滑舌的。今天姑娘不在,我斗胆说一句。要说了,这府城里头这般大年纪的小姑娘我也见了不少,这论模样,论谈吐,还有这行事做派。竟没一个比不得姑娘的。……那真是……人群里头拔尖的人物……
说着这话,闫道婆伸出了大拇指比了比,一面觑着张氏的脸色。
张氏听别人夸讚自己的儿女,可比听人奉承她自己还要高兴。虽是如此。张氏的嘴上还得谦逊两句。
她一个年轻姑娘家,可当不得你这么夸她。我这个闺女,人品、性情,那倒是没的说的。虽然说是不让闫道婆夸,张氏自己还是忍不住夸了一句。
这么聪明俊秀的姑娘,不知将来哪家有造化娶了去。闫道婆看着张氏,就又笑道。
张氏笑了笑,没接闫道婆的话茬。
太太,我有一桩好亲事。想给姑娘说说,要不太太听听?闫道婆往前欠了欠身,看着张氏,又笑着道。
沈连两家已经有了口头婚约这件事,府城里很多人都知道。像闫道婆这样哪家内院都进的去,消息特别灵通的人士,更没有道理不知道。
劳你费心。张氏就道。既然已经答应了沈六的求亲。而且双方对这门亲事还都这样满意,张氏自然不会再听闫道婆给说什么亲事。这事啊,你就不用再费心了。我们蔓儿的亲事,不离十了。
你应该,也听到些风声吧?张氏说完,就问闫道婆道。
闫道婆就呵呵地笑了起来。
哎呦,那我得给太太道喜了。原来,那传言竟是真的!闫道婆就起身。又给张氏行礼道喜,这真是天造地设的好姻缘。六爷是有眼力的人。咱们姑娘是天大的福。太太更是全福全寿,为儿女积下的福报!
这个事,你心里头知道就行了,也别大吵大嚷的。六爷的门第不是咱一般的人家,那是通着天的。还得从京城里回来。这个事才能定。张氏就叮嘱闫道婆道。
太太放心,我老婆子这点眼力劲儿还是有的,这里头的厉害,我都明白,都明白。闫道婆就忙不迭地点头道。
太太家这是喜事不断,怪不得看太太脸色这么一天好似一天的。闫道婆眼珠转了转,瞟一眼屋里侍立的丫头,又对张氏道,只不过,我瞧着太太这欢喜里头,好像还有那么一丁点的……
闫道婆说到这,就顿住,不肯再往下说了。
一丁点啥?张氏忙就问。
太太,这个……闫道婆就又往侍立的几个丫头身上扫了一眼,有小姑娘家在跟前……
是人都有个好奇心,何况闫道婆这么说,张氏就更想知道,闫道婆那不肯说的话是什么了。
这屋里没啥事,不用你们伺候了,你们都出去吧。张氏就对屋里的几个丫头吩咐道。
几个丫头相互看了一眼,却都没动换。
张氏就想起来,连蔓儿对闫道婆的不待见和防备,这肯定是连蔓儿给这几个丫头嘱咐过了,不让闫道婆和她单独说话,怕闫道婆哄骗她。
张氏信服闫道婆,但是她也信服自己的闺女,轻易不想违背闺女的意思。见几个丫头不走,她就犹豫了。
这个几位小大姐,怕不是太太的丫头?新来的,还没教过规矩。我老婆子走了这么些人家,还没见过这般的。闫道婆正关注这张氏的一举一动,就看出了张氏的犹豫。
虽然连蔓儿不在,但屋里有这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