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太太还说啥了?张氏就追问道。
肯定没好话呗。连蔓儿就道,娘,我看你也别问了,省得知道了还生气。
我不生气。张氏就道,她是啥样人,能说啥样的话,这老老些年了,我还有啥猜不出来的。叶儿,你听见啥了,你尽管说。我就当个乐子听听。
连蔓儿就看了张氏一眼,她知道张氏说的这是真话。虽然,知道周氏说了什么难听话,张氏难免会有一点不痛快。不过,那一点不痛快都会很快的消失。
不仅张氏,连蔓儿一家上下,都已经学会了不跟老宅的人置气。
咱奶说啥了?连蔓儿就戳了戳连叶儿,让她说。
她、她说……四婶是死乞白赖嫁给四叔的。说当初定亲的时候,就是四婶的娘家看准了四叔以后有出息。连叶儿隻好道。
连叶儿说完,张氏就笑了起来。
大家伙也觉得好笑,都跟着笑了。
她说这话,我一点都不生气。张氏就道,说我做了孺人这事,是借了孩子他爹的光。这有啥啊,谁家不是这样。孩子他爹有出息,我跟着享福,那就是我有福气。她也不是不知道,孩子他爹能得这个官职,大多半还是因为五郎他们几个。要不,怎是五郎进京,不是孩子他爹进京那。
她心里明白,她非要歪着说,那还不就是因为五郎是我生的。她这是想法,把功劳往自己个身上揽那。……还说起当初定亲时候的事来了,真有意思,她稀罕怎说就让她说。
不管她怎说,啥事也变不了。大家伙都长着眼睛,是非黑白,不是她说了算的。
对。一屋子的人就都点头。
赵氏看着张氏,一脸的羡慕。她心里倒不全是羡慕张氏有这样的福气,她觉得这个她根本就羡慕不来。她更羡慕张氏在对待周氏的问题上,想的这么通透、明白,张氏是完全摆脱了周氏的影响。
还是有儿子所以有底气,尤其是儿子还这么有出息。而闺女,到底差了许多。想到这,赵氏不由得看了一眼连叶儿,眼神中颇有一些黯然。
对了,我爹、我爹恐怕得跟我四叔说,让我四叔早点去老宅,看老爷子和老太太。连叶儿突然间想到了什么,就对连蔓儿说道,昨天晚上我爹带我们过来,就是这个打算。
我和我娘都跟我爹说了,这个事,不用我们说,四叔、四婶肯定有安排。又不是我们不说,四叔、四婶就不去老宅了。四叔、四婶平常往老宅那边送东西啥的,哪一件也不是我们说了才送的啥的。
我爹他就是那个脾气,他不会说话。也就在四叔、四婶这,都不挑他的礼。连叶儿有些不好意思。
他三伯是啥脾气,我们都知道。张氏就道。因为相互之间了解,所以才能够包容。昨天事太多,走不开。后来天就黑了,黑灯瞎火的,就没往老宅那边去。打算是今天去,也省得搅扰老两口子睡觉啥的。
其实啊,也就是如今我们日子过成了这样。要是一般庄户人家,也没有这些。老宅那边,也不会有这些说。顿了顿,张氏又道。
一般的庄户人家,奔日子才是最主要的。分家之后,父子之间那也是完全独立的两家人。有事情相互帮忙的情况不算,平常就是各自奔日子,哪有许多工夫温柔小意儿、嘘寒问暖,来来回回的,这些在庄户人家眼里,就是虚套。
是这个理。赵氏就点头,你们做的就够可以的了,十里八村的,大家伙都知道,没一个不夸的。说到你们对老爷子和老太太,那真是谁也挑不出啥来。
就这样,也难得好。张氏微微叹了口气,我们啊,反正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别的就啥也不求了。
几个人在屋里说话,前面连守信就打人过来传话,说是要往老宅去,问张氏她们要不要一起去。
连蔓儿看了一眼连叶儿,心知连守礼肯定是催连守信去看连老爷子和周氏了。
娘,要不,咱都去看看吧。再往后,就该天天忙着我姐的事,咱就没工夫了。连蔓儿就对张氏道。
那就去看看呗。张氏想了想,就点了头。
娘,你把你那身补子穿上吧。这么一件大喜事,好歹让我爷和我奶也看着高兴高兴。连蔓儿就朝张氏眨了眨眼睛,说道。
嗯,穿上。张氏点头答应,让你爹也过来,换了衣裳再去。
张氏要穿补子,连守信自然不好家常衣裳过去,当然也得将补子穿起来,让连老爷子和周氏好好高兴高兴。
赵氏和连叶儿见她们准备要去老宅,就都起身告辞。
他三伯娘,不一起过去看看?张氏就邀请赵氏一起去。
不了,我那屋还有事。赵氏就道,她四婶,我跟你说实话,去那边,我犯怵。
张氏听赵氏这样说,也就不勉强,隻让赵氏和连叶儿有空就过来坐,让人送了这娘儿两个出去。
一会工夫,连守信就从前院回来。张氏自己换好了衣裳,就帮连守信换。
他三伯回去了,还是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