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事还是坏事
第一更,翻倍月票,求粉红支持。
可不就是说这个。张氏叹息地点头。
这怎么可能?我二郎哥答应了?连蔓儿不可置信地道。一个月一吊钱,在三十里营子的庄户人家是怎样一个概念?要知道,大多数的庄户人家一整年累死累活、省吃俭用,能赚到五六两银子就是非常好的年成了。
要二郎在养活一大家人之后,再另外每个月拿出这一吊钱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二郎是谁,他能做什么?二郎身无长技,只有一身力气。就算他不吃不穿,一刻不停地干活,一个月他也赚不出这个钱来。
因为在这个地方,劳力并不值钱。而且,即便你有劳力,也不一定能卖的出去,因为就业机会少。
二郎只能土里刨食,最多再打打零工,他上哪里去赚那一吊钱?
这根本不是负担重的问题,这是不可能的问题。
他答应给,就是没有那么多,还问能不能用别的替,给粮食、柴禾啥的。五郎就道。
二当家这两口子狮子大开口,还是心里不愿意。就是老爷子在前头答应了,他们就出了这个难题儿。张氏就道,二当家的说了,说二郎愿意给那两姓旁人去卖命,那就得也给他们卖命。他们不能白生这个儿子,能赚回几个是几个。
那也不能这么大口,杀鸡取卵,这不是把二郎往死路上逼迫吗,相信罗家那边也不会答应。
他们这是想让老罗家那边说不同意吧,把这事给搅合黄了?连蔓儿想了想,就道。
应该也有这个意思。五郎就点头。
那现在怎样了?连蔓儿就问。
二郎上罗家村去了,说要找罗小燕商量。还求了你爹和你三伯,让给说说,让二当家两口子少要点,说起码得让他过的下去不是。这个事,虽然老爷子答应了,可二当家两口子要钱,他也不能太拦着。他也说要的太多。张氏又叹气,是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家没个事?可老宅那边,这一出一出的闹腾可真是少见。
连蔓儿想说这是必然的,不过最后还是忍住了没说。一个家的门风和气氛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当家人决定的。不说别人,就看周氏那么能折腾、能闹的,那个家也不大可能有消停的时候。
周氏是活在战斗中的人,虽然她并没有参与这件事,但是她的影响却无处不在。虽然老宅的其他人都比周氏老实,但他们也都以他们自己的方式闹腾着。有闹腾着要离开的,也有闹腾着想获得更多好处的。
想到这,连蔓儿干咳了两声,或许她这个想法有些偏颇吧。但是也没办法,她不是神仙,并不是时时刻刻能够做到绝对客观。她讨厌周氏,因而多多少少地对于周氏有关的人和事都不太待见。
要不因为这个,媳妇也不能这么难找,二郎也不用非找那个罗小燕了。连守信就道。
以后到四郎和六郎的时候也是个难办的事。连守礼向连守信闷声道,大哥今天还跟我说了件事。
说啥,就是那会他把你拉开了说的?连守信不由自主地压低了声音问道。
说是想续弦。连守礼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说道,也跟连守信一样压低了声音。让我给打听打听,有没有啥年轻的寡妇啥的。
连守信脸色复杂,半晌说不出话来。
我没答应他。连守礼又急忙小声道,我上哪认识啥寡妇啥的。
连守信和连守礼兄弟俩坐在一边小声嘀咕,屋里的其他人都没有注意,隻当是两个人在商量给连老爷子打棺材的事。连枝儿、连蔓儿和连叶儿更是早一步起身去了西屋。
接下来的两天,连家老宅分外的热闹。一般说婚事都是请媒人来回的说和,二郎和罗小燕这俩个人的婚事没有劳动媒人,却动了来人。
二郎和罗小燕似乎是商量好了,原来罗家提的条件不变,也答应每个月奉养连守义和何氏,只是一吊钱实在是拿不出来,要连守义和何氏把条件往下降一降。
……说是等过两年她弟弟成亲了,要是二当家两口子愿意,就和她们一起过。他们啥也不要,照样养活老人。连守信回家后,转述罗家那边传达的罗小燕的话,说是她爹娘养她一场,她实在是狠不下心就扔下一家子不管。
爹,罗小燕她弟弟多大了?连蔓儿就问。
十五了,连守信道,说是也能下地干活,就是年纪还小,不能当一个劳动力。过两年十七,娶了媳妇就差不多了。
老罗家那个条件,可不好找媳妇。就是找着了,有姑娘愿意,他家哪有钱娶啊?张氏就道。
还不就指着二郎去帮把手,这两年把娶媳妇的钱给攒出来吗。连守信道,罗家村的人都说罗小燕能干,可一个女人再能干那也有限。
很多人都认为以罗家提出来的那个条件,二郎娶罗小燕非常不划算,简直就是犯傻。连守信站在连家人的立场上,也并不讚成这件事。
奈何,二郎这次是铁了心,意外的坚决。
二当家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