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换血
这时,就听见鹤衣声音沉重的说道:皇上,这些是朝中那些大臣们平日的行差踏错之举,皇上为什么要收集这个?
祝烽冷冷道:户部尚书,在国库借了二十万两银子,五年了,还没还请。也没有要还的意思。
……
这,算是监守自‘盗’吧?
……
还有都察院御史,他的儿子胡作非为,抢占民田,这种事,他难道不知道。
……
分明就是徇私包庇。
……
这种人,朕的都察院也用不着了。
……
还有——
他接下来又说了好几条,南烟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
祝烽口里说的,也就是鹤衣手上那本小册子里写的,全都是朝中那些官员的错处。
他怎么会知道得这么详细。
知道了这些,要做什么呢?
鹤衣沉默着,一直等到祝烽说完,他神色凝重的道:皇上,是要微臣在这段时间,处理这些官员?
没错。
祝烽淡淡的说道:朕看了一下,他们也都是些老臣了,朕也不与他们多计较。
……
让他们都辞官回乡,安享晚年,朕也会赏赐他们一些薄田。
……
但是,若他们冥顽不灵,那等朕从北平回来,就要让群臣弹劾他们,那个时候,就不是辞官能解决的事了。
鹤衣看着手里的小册子,沉默了下来。
祝烽终究还是不愿意留下这些臣子——不过,这也没什么,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这些臣子皇帝用着不顺手,当然要换。
只是,这本册子上的东西,让他有些不安。
皇帝到底是从何处,得来这么多朝臣的失误之举。
他面色凝重,抬起头来看向祝烽,说道:皇上前些日子说,你专门训练了一支属于自己的仪仗侍卫队,由宗室弟子组成。
祝烽淡淡道:没错。
他们的编制,不在军中,也不同与御营亲兵。
是的。
他们,是直接听命与皇上。
嗯。
鹤衣深吸了一口气,举起手中的小册子:这些事,就是那支卫队为皇上查的吗?
祝烽看了他一会儿,然后说道:你不用问这些。
……
去把事情办好。
……
朕希望,从北平回来之后,不用再在朝堂上看到这几张面孔。
鹤衣心绪凝重的又低头看了一眼手里的小册子,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深吸了一口气:微臣,领旨。
说完,便转身走了出去。
武英殿,又安静了下来。
而南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却难以平静。
若说,刚刚鹤衣和祝烽说的那些事,是前朝的事,她不懂,也不敢多想,但鹤衣来之前,祝烽问她的那句话,她已经明白了。
她起身慢慢的走过去,一直走到软榻旁,看见祝烽将手放在香炉上方,袅袅青烟从香炉中升起,绕着他的指尖慢慢的散开,氤氲到空中去了。
如同他的心思。
不可见,更不可测。
皇上……她犹豫着,轻声的说道:皇上,你是想要让奴婢的家人……入朝为官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