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454章 战事(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

边关战事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文武百官不必说,就是京城普通百姓,见了面说话,三句离不了打仗二字。

崔元瀚在内务府当差,消息也算灵通。不过,宫里的动静,还是沈佑冯少君最清楚。

沈佑沉声道:边关战事不顺,也怪不得边军。

然后将自己所知道的,告诉崔元瀚。

崔元瀚义愤填膺,眼里直往外蹿火星:做出这等禽兽行径,简直是一帮畜生。有本事明刀明枪地来战,裹挟老弱妇孺,算什么能耐。

冯少君目中闪过凉意,淡淡道:这办法卑劣无耻,却十分奏效。边军连连失利,而且士气低沉。再这样下去,离全面溃败也不远了。

崔元瀚倒抽一口凉气:有这么严重吗?

沈佑无声叹气:必须要尽快扭转战局。不然,对边军大为不利。

或许,这就是敌军设下的陷阱,以逸待劳,等着边军出城送上门。冯少君低声接了话茬。

这也没办法。明知是坑,也得往里跳。

三人对坐着,沉默许久。

崔元瀚心事重重地离去。

冯少君和沈佑心情也有些沉重。沈佑低声问冯少君:你对这场战事记得多少?

冯少君有些无奈地低语:原本是两年以后的事,不知为何提前了。而且,鞑靼柔然结盟,也和前世截然不同。

她的重生,如蝴蝶煽动翅膀,身边人的命运都在悄然转变。

从她和沈佑成亲的那一刻起,就已完全脱离了前世轨道。这一场边关大战,到底结果如何,无人知晓。

冯少君心情有些沉重,沈佑上前,舒展手臂搂住她:皇上雄才大略,是一代明君。太子殿下亲自去边军督战,鼓舞士气。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大齐。

隻不知,这一场大战要死多少人。

冯少君靠在沈佑的胸膛,无声叹息。

……

边关战事,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众人既盼着边军有战报来,又忧心是战败不利的消息。

不管众人心情如何,边军不断有战报送来。

鞑靼柔然再次攻城,此次驱赶的不是老弱妇孺,而是百姓中身材高大的男子。边军将士愤怒之下,分外勇猛,半日间击退攻城的骑兵。何将军亲自率兵攻出城门,杀敌数百,大大鼓舞振奋了士气。

接二连三的战事失利,终于打了一回漂亮的胜仗。文武百官们精神为之一振,人人高兴。

庆安帝也舒展眉头,下圣旨褒奖何将军,并派钦差去边军传旨。

宫中沉闷的气氛,也稍稍缓和。

袁皇后的脸上,重新有了笑容,对袁敏说道:不必太忧心。何将军骁勇善战,机智多谋。有他在,边军很快就能打大胜仗,将那些鞑子都赶回关外去。

袁敏抿唇一笑:母后说的是。

袁敏近来清减了不少。白日操劳宫务教养儿女,忙忙碌碌无暇多想。到了晚上,夜半三更,寂寂无声之际,就会惦记远在边关的丈夫。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每到白天,她又得精神奕奕地出现在人前。如此度日,不瘦才怪了。

袁皇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时不时地总要开解儿媳几句。奈何说着说着,就忍不住忧心儿子几句:昀儿在边军里,不知道习不习惯。边关可比京城冷多了,时常刮风,也没什么好吃的。不知道他瘦了没有。

袁敏笑着安抚袁皇后:殿下写信回来,说在边关住的是将军府,府里的厨子从京城带去的,厨艺好的很。吃喝没什么不适应。

袁皇后叹口气:他这是报喜不报忧。不想让我们跟着操心。

写给我的信,那叫一个花团锦簇。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享福去了。真是,一个个都以为我是瓷捏的不成。袁敏轻笑连连。

如果说世间哪个女子最好运,非眼前的袁皇后莫属。

庆安帝对袁皇后不必说,朱昀这个儿子对娘亲也是体贴有加。她这个儿媳进门后,撑起了内务琐事。有什么烦心琐事,众人会很有默契地隐瞒下来,不让袁皇后操心。

总之,袁皇后生平最大的烦恼,就是儿子离京远行了。

婆媳两个说着闲话,话题很快转到孩子身上。

栋哥儿还小,又读书又习武,会不会太辛苦了?袁皇后最疼长孙,每次总要絮叨几句。

袁敏轻声道:栋哥儿是东宫嫡长孙,人人都看着他。他总得比别的孩童更努力些。

庆安帝打算早早册立太孙,此事袁敏早已知晓。喜悦庆幸之余,心里的压力也更重,对栋哥儿的要求颇为严格。

所谓欲戴王冠,先受其重。

袁皇后也知道这个道理,就是心疼栋哥儿,总要嘀咕几句。

棠姐儿也一并开蒙读书。众人对郡主的期待就低多了。棠姐儿每天高高兴兴地读书,学一学琴棋书画。

至于梁哥儿,刚会走路,说话还不利索哪!

袁皇后随口提了一句:有一段日子没见榕姐儿了。

袁敏早已不再介怀,听到榕姐儿的名

',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