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子对这个儿媳,确实很满意。
孝顺长辈,体贴能干。肚子也格外争气。生了一对健康可爱的龙凤胎,现在又有了身孕。
袁敏柔声应了,并不逞强,小心翼翼地坐下了。
太子妃并未起身行礼,衝太子笑道:殿下这几日忙得不见踪影,晋哥儿和棠姐儿都惦记祖父了。
太子对儿子朱昀要求严格,自小管教严厉。对一双玉雪可爱的孙子孙女就和蔼多了。笑着走过来,将一双孩子抱在怀中。
晋哥儿胆子大,伸手去揪太子的短须。
一旁的太孙朱昀一惊,立刻出言阻止:晋哥儿快松手,不得胡闹。
太子瞥了朱昀一眼:声音这么大做什么,别吓着晋哥儿。
朱昀:……
朱昀隻得摸摸鼻子住了嘴。
太子妃笑着嗔太子:殿下疼孙子,也别凶儿子嘛!
太子殿下立刻笑道:我随口一说,哪里是凶他了。
威严日隆的太子殿下,在太子妃娘娘面前素来都是绕指柔。
一家子说笑了几句,便要各自忙碌了。太子和太孙父子要去金銮殿上小朝会,太子妃太孙妃婆媳要处理宫务。
太子正要迈步离去,太子妃忽地说道:殿下将沈佑留下吧!我有些话要问他!
太子有些惊讶,看了太子妃一眼:怎么了?
他领兵离京半年,回来就休假半个月。太子妃说道:我这么久没见他了,心里有些惦记。借他小半日,说一说话。
太子妃张口,太子没有不应的道理。
太子略一点头,传令将沈佑叫了进来。
沈佑掩住心里的错愕,拱手向太子妃行礼。
太子妃笑道:免礼平身,走得近些,让我瞧瞧。又笑着催太子:殿下不是要去小朝会么?怎么还不走?
太子一笑,和太孙一并离去。
袁敏也起身,领着晋哥儿和棠姐儿离开。
偏殿里,陡然清静了。
太子妃从来不喜拐弯抹角那一套。待众人都走了,笑容微微一敛,看向沈佑:沈佑,你亲娘病重了,你可知道?
果然是因为江氏。
沈佑心里那股无法言喻的阴郁沉闷涌了上来,低声答道:回太子妃娘娘,我知道。
太子妃对江氏的关心不是装出来的。这些年,她时常打发红玉去邱家送东西,都是在为江氏撑腰。
这一回江氏病重,太子妃心里颇为惦记。派红玉去了一回。今日又特意叫了沈佑过来。
你有没有去邱家探望过江氏?太子妃张口问道。
沈佑默然片刻,答道:没有。
太子妃立刻皱了眉头,语气里流露出些许不悦:江氏改嫁,你去邱家确实不便。以前江氏好好的,你去不去倒也罢了。如今江氏病了几个月,你这个做儿子的,怎么不去瞧瞧?江氏有再多不是,也是你亲娘!
有再多不是,也是你亲娘。
就这么简单一句,深深刺痛了沈佑的内心。
这是斩不断的血缘,也是他必须背负的痛苦。
沈佑抬起头来,和太子妃对视:太子妃娘娘,我和邱夫人之间的隔阂,不是一两句能说得清楚。
太子妃绷起脸孔:哦?今儿个正好有时间,你仔细说说。我倒要听听,是什么样的原因,令你这个做儿子的对亲娘不闻不问。
沈佑:……
沸腾的热血,在心头上下翻涌。
沈佑薄唇紧抿,忽地跪下请罪:娘娘请恕罪。我不想说。
太子妃:……
太子妃难得被人噎一回,气恼之余,疑惑也浮了上来。
沈佑十五岁起进燕王府当差,到今年整整四年了。他沉默少言,忠心耿耿,身手过人,深得太子信任重用。
这两年多来,沈佑时常被派出去领兵,屡屡立军功。如今已是四品的锦衣卫同知。以后等太子登基了,天子亲卫统领的位置,非沈佑莫属。
太子妃一直很喜欢沈佑。不仅因为沈佑优秀出众,也是怜惜沈佑自幼丧父亲娘改嫁。
太子妃单独见沈佑的次数不多,还是第一次领教沈佑的固执倔强。
当年江氏扔下你改嫁,是不得已。太子妃放缓了语气,像和子侄说话一样温和:你心里有怨气,也怪不得你。
眼下你已长大成人,娶妻成家。昔日这点隔阂,也该放下了。不说别的,江氏病成这样,你这个亲儿子,连登门探病都不肯。落在别人口中,不知要惹来多少闲言碎语。
等休沐了,你去一趟邱家,看一看她。就当是做做样子给外人看。也顺便给江氏撑一撑腰,免得邱家人趁着她病中轻视欺负她。
沈佑沉默不语。
排斥拒绝的意味十分明显。
太子妃顺心如意惯了,还没遇过沈佑这样的硬骨头,眉头又拧了一拧。
沈佑不说话,太子妃一时也不知要说什么。偏殿里一片安静。
你先起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