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顶皱了皱眉,将其中一个小坛子抱在手中,比对了一样,发现竟和前一个集装箱里,躺在罐头旁边的那几个怪异坛子一模一样。
坛子大概有小孩子玩的皮球那么大,通体白色,富有光泽。陈天顶用手指敲了敲,发出‘当’的一声响,他是古董行家,一听声音就知道这玩意还真是陶瓷不假。
只不过是粗制滥造的劣质陶瓷。
翻转手中的小坛子,陈天顶看到坛身有几行日本文字,文字是青色的,显然是印在坛子的泥胎上之后,再放到窑子里烧制而成。
小鬼子还真挺有能耐的,咱老祖宗的东西,什么都给偷学两手,连青花瓷都开始仿了。可惜啊可惜,技术不到家,弄得不伦不类的,拿到南京古玩市场去摆地摊,白送人家都不要。
陈天顶笑着说道。
听陈天顶这一说,众人也被这小坛子所吸引,纷纷聚了上来。
箱子里没别的,就是这种坛子多。所以杨开,华伯涛,独眼龙等人都捧出了一个,在那敲得叮叮咚咚,谈论着它的用途。
指战员,华教授不是说,箱子外的封条是食品补给吗?独眼龙问道:那为啥会出现这么多陶瓷瓶儿。
难道这里的日本军官喜欢收藏陶瓷?
八成是当尿壶的。杨开撇了撇嘴。
我东西还挺沉,我拆开看看。独眼龙一边说,一边去拧上面的盖子,但是拧了半天,脸都红了半边,盖子还是没能拧开。
瓷器虽然很脆,但却很硬,在不用外力击打的情况下,是很难将其弄碎的。
小心点,别割破了手。杨开提醒道。
不行,我拧不开啊,要不指战员你来试试。独眼龙喘了口气说道。
别拧了,这坛子,不是这种开法。独眼龙刚说完,一旁的华伯涛就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话来。
华教授,你知道怎么开?杨开诧异的问道。
嗯。华伯涛点了点头:这个坛子之所以用陶瓷制作,不是为了美观好看,而是利用陶瓷的特性,做成了一种隔绝空气的高压容器。
日本人的制作时,将盖子盖在坛身,旋紧螺纹。然后通过某个缺口,用仪器抽光坛子里的空气,这样的话,整个坛子的压强就很大,将上面的盖子紧紧吸住,单用手去开,除非你是大力士,不然就没戏。
华伯涛笑道:这样做,一是密封,二呢,就是抽光空气后,坛子里的氧气分子就很少了,这样的话,存放在里面的食物,就不会发生氧化反应,你们知道食物是为什么变质腐败的吗?答案就在这氧化反应上。
看来日本人很高明啊,这么早就把这项科技用在了食品加工上。
华教授,你的意思是说,坛子里装的是食物?杨开问道。
是食物。华伯涛点了点头:不过究竟是什么食物,我也不知道,打开看看就清楚了。
说到这,华伯涛将坛子小心翼翼的搁在了脚下,然后摸出瑞士军刀来,从十几个刀片中,找到了一个类似于钢针的东西,捅进了坛子顶部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红点。
等华伯涛再将钢针抽出的时候,坛子里发出咯噔一声。
看到这一幕,华伯涛微微一笑,伸出手来轻轻一拧,那个让独眼龙费劲九牛二虎之力都弄不开的盖子,就开了。
瞧见了吧,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杨开朝着独眼龙笑了笑,说道。
还是华教授厉害。独眼龙由衷的赞叹。
打开盖子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些黑乎乎的米饭,分量还不少,占据了满满一坛子,杨开估计是一个成年人两顿的饭量。
说是米饭,其实也不尽然。这种米饭,是一个个用煮熟的大米捏成的小圆球,小圆球上颗粒饱满,外表的那层黑乎乎的东西,像是某种特制的酱汁,在饭团放进去以后,特意浇上去调味的。
对于很久没吃到大米饭的杨开等人来说,这东西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前些天,陈天顶还在抱怨,在祥瑞镇最遗憾的就是找不到卖米饭的地方。那地方是东北极寒地区,不适合水稻生长,所以吃的大多是面食。
华教授,这种米饭是日本人的食物?杨开闻了闻,说道。
坛子里的味道还好,除了酱香,就是米饭的味道,中间夹杂了一丝馊味,但并不明显,看来这种真空包装,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
是的,在日本人口中,这不叫米饭,叫饭团。华伯涛说道:我刚才不是提到过吗?日本士兵的主食品,就是这种饭团。
说罢,他凑近望了一眼:这种饭热一下就能吃,上面的黑色东西,是味噌,调味用的。
华教授,那这日本人为什么不吃米饭,而吃饭团呢?杨开问道:感觉有点多此一举。
这你就不知道了。华伯涛笑着解释道:饭团从很早以前就已经是日本人外出野餐以及午餐便当的首选食物。三角形状的米饭团外层以海苔包裹,里面的馅料通常是腌渍酸梅以及一片烤鱼等,制作饭团非常简单而且很快速,所以非常适合外带食用。有证据显示,早在平安时代,当时的士兵就曾经携带饭团在身,因此饭团可说是由来已久。
那么这种饭团,有历史背景吗?杨开想了想,好奇的说道:莫非和那个斯帕姆午餐肉差不多?
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历史背景……华伯涛摇了摇头,答道:日本饭团,其实最早出现在普通人家。男人要去田里干活,有可能要工作一天,饭菜么又不容易带,日本妇女就想到了把饭揉成一个团。然后光吃团也不好吃,就往里面加了酸梅,外面包一条海苔,随后花样越来越多,馅料用烤鱼呀,鱼片啊,等等,这也是慢慢演变过来的。就和我们北方的包子,肉夹馍,煎饼卷大葱是一个道理。
原来是这样,呵呵,华教授,我可又长见识了。杨开笑道。
老华,既然都开口了,就连那个味噌一起解释解释吧,我看那黑乎乎的东西,和三文鱼罐头里的豆鼓,有点相像。陈天顶疑惑的说道:但二者又不是同一种东西,日本人吃的东西,当真奇了怪了。
陈天顶是吃货,对于自己不知道的食物和调味料,自然是穷追猛舍。若是不明白个透彻,怕是他三天三夜都辗转反侧的合不上眼。
陈老板,你的鼻子可真尖,这都能闻出来。华伯涛有些惊讶的说道。
对于吃的东西,我可不光是鼻子尖,眼睛也亮着呢。陈天顶开起了玩笑。
好,好,既然如此,我就多说几句。华伯涛清了清嗓子:所谓的味噌,是一种调味品,以营养丰富,味道独特而风靡日本。味噌最早发源于中国或泰国西部,它与豆类通过霉菌繁殖而制得的豆瓣酱、黄豆酱、豆豉等很相似。据说,是由唐朝鉴真和尚传到日本的,也有一种说法是通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
在日本,主要以味噌汤的方式食用味噌,此外在蒸鱼、饭团、蔬菜时加入味噌、糖、醋等拌和的调味料,能使饭菜的味道更鲜美,经常食用的话,也很有利于健康。
听了华伯涛的解释,杨开有些哑口无言。
华教授,我怎么感觉,日本人什么东西,都是学我们的。说完,他竖起五个手指,每说一句话都压下一根手指:米饭是的,黄豆酱也是的,陶瓷也是的,就连唐装,唐刀等等一切一切,差不多都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