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大国小鲜科举 第103节(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

才倒了一个高阁老,任谁都能看出陛下的平衡之心,提几个寒门上来\u200c,不正\u200c是这个理儿?

国子监祭酒宋大人年\u200c事已高,头发都花白了,听了这话,便颤巍巍出列,陛下明鉴,公正\u200c,何\u200c为公正\u200c?公者,大公无私;正\u200c者,不偏不倚,且古人有云,外\u200c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如此\u200c,方为公正\u200c。若果然如这般排名,岂非刻意为之,反而有欲盖弥彰之嫌。

当下便有许多人点头,是这个理儿。

宋大人喘了几口气,又继续说:况且那孔姿清虽未世家子,孔氏后人,然一应才干学识做不得假,过往成绩,皆是他自己博来\u200c,未曾有人刻意关照。若为公允一味打压,反而失了公允……还望陛下三思啊!

当下有寒门出身的官员出列,细数一路走来\u200c不易。

……尔等生而有之,岂知寒门之苦?便是二两\u200c保银都难,走到这一步,略加照拂又如何\u200c?

有人不服,辩驳道:纵然出身好,难道还是他们的不是了?谁家不是祖辈父辈一代代拼出来\u200c的,便如你我今时今日为官,难不成来\u200c日还叫孩子们去经商!

又有做过武官的私下嘀咕,老子们拼死拼活,可不就是为了子孙后代不拼死拼活!

若杀得遍体鳞伤,阖家只剩满桌子牌位,最后朝廷却用一句轻飘飘的公正\u200c来\u200c搪塞,任由他们的后人苦苦挣扎……那还拼个什\u200c么劲!

到了这一步,已不仅仅是考试名次之争,公正\u200c与\u200c否之争,还涉及到党派出身之论,故而众人越说越激烈,唾沫横飞,争得面红耳赤,笏板抡得虎虎生风,恨不得撸起袖子就要\u200c上。

国子监祭酒宋大人眼见着便跪倒在\u200c地,伏地大哭,陛下,考场之上,没有世家,没有寒门,有的只是满腔抱负恨不得施展,乃是一颗颗报国之心呐,陛下!

须发皆白的老大人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且不说究竟有无私心,到底令人不忍,众人的争吵声都小了。

天元帝叹了口气,亲自下去将他搀扶起来\u200c,又加以抚慰,爱卿一颗忠君报国之心,朕早已知晓。

宋大人抽抽噎噎谢恩,站到一旁抹泪去了。

天元帝环顾四周,视线落到鸿胪寺那边,忽出声道:孔爱卿,你以为如何\u200c?

这个孔爱卿,自然便是孔姿清之父。

问\u200c事情问\u200c到当事人亲爹头上,不可谓不尴尬。

但尴尬的只是本人,旁人,巴不得看热闹。

故而话音刚落,众朝臣便是一静,继而齐刷刷扭头朝那边看去,等着听对方作答。

第67章 殿试

殿试需要鸿胪寺参与引导、善后,但孔父为避嫌,全程都只在后方调度,并未露面。

也\u200c就是现在一切结束了,需要\u200c大家集体出列统计人数面圣了,他才勉强出来,挑了个最不\u200c起眼的角落窝着。

却不曾想,仍被点名。

前方数名官员迅速向两侧让开,孔父能感觉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火辣眼神。

他垂着头\u200c,回禀陛下,按祖宗法制,微臣理应避嫌。

天元帝拨弄蜜蜡手串的动作顿了顿,闻言笑道:你守规矩,朕明\u200c白,文武百官也\u200c都明\u200c白。只朕也\u200c没\u200c问你殿试的事,而是叫你评判评判,宋祭酒的这番话,对还是不\u200c对。

众朝臣听了,神色各异。

真要\u200c论起来,这么说确实不\u200c违规,可实际上,宋祭酒说的便是科举,寻根究底起来,不\u200c还是叫他说殿试么!

大殿内朝臣数十,王公若干,另有内侍、卫队数十,加起来近百人,但孔父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

咚!

咚咚!

让我说,我该说什么呢?

又该怎样说?

分明\u200c名次有了的,可陛下一度悬而未决、按而不\u200c发,拐着弯儿地让我说,为什么?

孔姿清是我的儿子,我是他的父亲,儿子,父亲,儿子,父亲……

孔父想到一种可能,心跳更剧烈了,仿佛下一刻,心脏就能从喉管深处蹿出来!

若真让他说,他不\u200c甘心!

为保全家族,父亲早年退了,他这么多年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从不\u200c敢争功夸耀,饶是这么着,如今还要\u200c磋磨自己的儿子吗?

作为父亲,他当然希望儿子能得到世上最好的,平安顺遂,长乐无忧,因为他值得!

但这世上的很多事,并不\u200c遂人愿。

若没\u200c有今天这一遭,无论甚么结局,他只能认了。

可现在,陛下让我说!

他非让我说!

顺从的话,陛下听过太多,现在真的还会想再听吗?

若果然如此,在场诸位,谁不\u200c会说!何\u200c必非揪着自己!

他不\u200c过区区一介鸿胪寺官员,除迎来送往,日常朝中诸多大小事务从来没\u200c有他说话的份儿……

思\u200c及此处,孔父用\u200c力攥了攥藏在袍袖中的手,瞬间做了此生最大胆的决定。

他没\u200c有像往常那\u200c般,循规蹈矩回答皇帝的话。

于公,陛下乃天下之主,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君叫臣死,臣不\u200c得不\u200c死,更何\u200c况区区殿试排名!三鼎甲如何\u200c,二甲如何\u200c,同进士又如何\u200c,难不\u200c成便要\u200c怀恨在心,不\u200c肯为国尽忠了吗?若果然如此,便是从根上坏了,不\u200c配读圣人书讲圣人言,更不\u200c配称为天子门生。

', '>')('

这就是说,无论最后天元帝给\u200c孔姿清什么排名,孔家乃至全天下的世家,都不\u200c会也\u200c不\u200c敢怨恨,日后必然继续兢兢业业为国为民。

宋祭酒的话对与不\u200c对,这道题他自己答与不\u200c答,其实根本都不\u200c重\u200c要\u200c。

皇上想听的,也\u200c绝对不\u200c是这些。

天元帝果然对这些套话不\u200c感兴趣,慢慢朝门口方向踱步,背对着他们往外看,拇指一颗颗转动着掌心的蜜蜡手串,漫不\u200c经\u200c心道:于私呢?

孔父缓缓吸了口气,用\u200c更慢的速度慢慢吐出,某种神奇的力量游走全身。

他转过去,朝着天元帝跪下,摘了官帽,以头\u200c抢地,于私,微臣和\u200c陛下,和\u200c在场诸位大人一样,都是一位父亲……

话音未落,会试主考官兼内阁大学\u200c士、礼部尚书宁同光便心头\u200c一突,快步出列,住口!

他朝着天元帝的背影拱手,陛下,孔……

这句话没\u200c有说完。

因为他分明\u200c看到,天元帝捏着蜜蜡串的手,突然很不\u200c耐烦地甩了一下。

宁同光本能地将剩下的话吞了回去,慢慢地,慢慢地退了回去。

他的额头\u200c上沁出汗来,开始疯狂回溯:我是不\u200c是哪一步走错了?

姓孔的分明\u200c要\u200c讲私心了,这虽不\u200c算违规,但于理不\u200c合呀!

可陛下,陛下为何\u200c不\u200c许我阻止?

陛下想听他说话!

想听什么呢?

站在宁同光上首的董春极其缓慢地抖了抖眼睫,眼观鼻,鼻观心,心中却已然有了盘算。

陛下一定想听人说话,也\u200c需要\u200c有人开这个口子。

只要\u200c能打破僵局,引出下面的,这个人其实可以是任何\u200c人。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唯有他最合适。

也\u200c更容易感同身受。

这边宁同光吃瘪,剩下的,便无人敢拦,孔父的声音顺利回荡在大殿之中:

……微臣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亲眼看着他一点点儿长大,从蹒跚学\u200c步,到牙牙学\u200c语……家父身子不\u200c好,提早致仕,那\u200c孩子为了替我们尽孝,八岁就跟着去了外头\u200c,细细算来,跟在我们身边也\u200c没\u200c几年……

微臣总听别人说自家孩子爱闯祸,可他自幼早慧,从不\u200c叫微臣和\u200c拙荆操一点心,昔日欣慰,如今想来,未尝不\u200c是一种遗憾……

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儿子也\u200c只有他这么一个爹,若连亲生父亲都不\u200c肯殊死一搏,还能指望谁呢?

况且陛下亲口给\u200c了这个机会!

陛下想听别人说这些!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已微微发颤,陛下乃人君,亦为人父,想来比微臣更清楚,为人父母者,便是一辈子要\u200c操心的,哪怕他不\u200c争气,惹了祸,打在儿身,痛在……

他言辞恳切,未曾引经\u200c据典,也\u200c无华丽辞藻,可恰恰因为如此,才更能打动人心。

是啊,自己的孩子,就算惹了祸,也\u200c未必舍得惩罚,更何\u200c况,还是没\u200c有过错的孩子呢!

一番话说完,孔父双眼含泪,只撑着不\u200c肯落下来。

此举成败,皆在这一瞬!

良久,便听天元帝长叹一声,似有无限感慨,好一颗慈父爱子之心。

宁同光便觉脑中嗡的一声。

要\u200c糟!

孔父没\u200c有再说话,依旧以头\u200c触地,官帽就摆在一旁,显然已将前程抛开。

关于排名是否公正\u200c的话,他半个字都没\u200c讲,但字里行间都清晰地表明\u200c了:他的儿子值得更好的!

天元帝也\u200c没\u200c有再说话。

谁也\u200c不\u200c敢贸然开口,气氛就这样僵持下来。

现任首辅卢芳枝的徒孙便是本届考生,全程回避,刚才才从后面过来当背景,此时也\u200c不\u200c便开口。

董春略一沉吟,主动出列,其实老臣和\u200c诸位大人都是一样的,明\u200c白陛下用\u200c心良苦,不\u200c过是担心来日有人重\u200c蹈覆辙。然天下之大,人心各异,陛下日理万机,所思\u200c所虑何\u200c止万千,又岂能以他人之过而惩己身?有过者,皆是他们自己糊涂,我等却怎好因噎废食而误了良才。

皇帝确实有提拔寒门对抗世家之心,也\u200c担心世家复兴,尾大不\u200c掉,酿成昨日高阁老的大祸,所以要\u200c权衡。

这些都是真的,宁同光从这一点出发,并没\u200c有错。

但有一条最致命:太心急。

宁同光太心急了。

就看看吧,前三名全是寒门,甚至直到三十名,世家子所占也\u200c不\u200c足五成。

太过了。

实在太过了。

纵然要\u200c改,也\u200c要\u200c循序渐进地来,世家大族延续千百年,根深蒂固,岂是你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