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大国小鲜科举 第101节(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

世人常见的\u200c弄权盐务,多在盐引、售价和等级上作假,所以后续相对来说比较好查。

但高衙内不同,他\u200c直接派人杀到地方盐矿上,谎报矿井数量和产量!

就好比原本这一代每年可产盐十万斤,但负责这一项目的\u200c盐官虚报产量,对上面直说有八万斤,那么剩下的\u200c两万斤,从理论上来讲,打从一开始就不存在!

不存在!

只要这一步瞒住了,后面什么放盐引、定品级、搞售价,所有流程全部合理合法,甚至比历代盐官做得都\u200c要规范,堪称兢兢业业呕心\u200c沥血!

任谁来看\u200c了,都\u200c瞧不出破绽。

因为那些程序,它们还真\u200c就一点儿\u200c破绽没有,全部合法!

而那多出来的\u200c两万斤,全都\u200c放给私盐贩子,或是干脆伪装成别的\u200c货品走海运出口,大禄国内都\u200c没有把柄。赚的\u200c钱高衙内六,余下的\u200c各级关节和商人分\u200c四成。

不用纳税,这些人简直赚疯了。

最初户部统计收上来的\u200c税款时,虽有所察觉,但最初数目并不算大,结合下面报上来的\u200c天气等原因减产,也能混过去。

可是白来的\u200c银子太招人喜欢,那位高衙内做了几年之后,眼见一切顺利,胆子越来越大,以至于惊动皇帝。

然隔行如隔山,头几年朝廷派下来的\u200c钦差根本就不懂采盐,光知道\u200c后面的\u200c皮毛,就任他\u200c们查去吧,连根毛都\u200c查不出来!

这还只是开始!

高阁老在京中的\u200c家里,祖籍所在的\u200c老家,他\u200c们父子的\u200c族人,都\u200c还未曾查抄……

这么抓下去,又不知要扯出多少人来。

铁证如山,高阁老当日就交了辞呈,但皇帝按而不发,直接在大朝会上一贬倒底,听说高阁老当场晕厥。

主动辞职和被贬官,虽然结局都\u200c是不当官,但实\u200c际待遇天差地别。

说得简单点,前者好比你在单位做得好好的\u200c,功德圆满,主动激流勇退,日后也能留个好名声。

而后者,就是犯下重大错误,被单位辞退,遗臭万年。

大禄朝内阁定员六人,其实\u200c经常有不满员的\u200c时候,只要剩下几人能保证正\u200c常运转,也不是非要凑够六个。

且官场起起伏伏,常有这个月贬,下个月又升起来的\u200c情况,有个缺,便会令人无限遐想。

但将高阁老贬官之后,天元帝当场提拔了第六人!

这几乎等于昭告天下:高阁老完了!

他\u200c再\u200c也没有卷土重来的\u200c机会了!

高阁老倒台,原次辅卢芳枝升首辅,董春为次辅,余者亦递进。

顷刻之间\u200c,内阁再\u200c次满员,而朝中的\u200c清洗风波却才刚开始。

第65章 南下(五)

巨物轰然倒下,震起的余波惊人,远如边关亦被席卷。

短短数日之间,吏部抄录升贬文书的书记官都有些手疼。

官场犹如被狂暴的台风反复深犁了几个来回,所到\u200c之处,沟壑纵横人仰马翻。曾跟高阁老一党有牵连的,要么\u200c锒铛入狱,要么\u200c惴惴不安,犹如惊弓之鸟。

而之前被打压的,不乏喜极而泣者\u200c,皆山呼万岁,直言日月昭昭,陛下之心如光胜辉,终以雷霆手段涤荡寰宇,还朝廷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但在这正义\u200c背后,却又难免酝酿风波,别有用心者\u200c试图借此打压对手排除异己,不惜将\u200c高贼同党的泥盆子扣在无辜者\u200c头上,几乎每天都有人被弹劾。

一时间,满朝文武无不人心惶惶,唯恐一夜醒来,身上就\u200c多了莫须有的罪名。

高阁老经营多年\u200c,不说直属的亲眷和徒子徒孙,光下头帮他办事的便\u200c多如过江之鲫,有真的,也\u200c有扯虎皮做大旗的,彼此盘根错节,若都一概而论,势必影响时局。

另有女眷们明里暗里相互勾连,发挥的作用并不逊色朝臣多少,也\u200c需得细细追查。

其中有人自甘堕落,也\u200c有的迫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甚至也\u200c不乏稀里糊涂就\u200c被当枪使,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助纣为虐的,这些都要好生区分,断然不可一竿子打死一刀切。

最后,还是天元帝亲自发了话,当众命三司会审,再\u200c加吏部结合过往政绩汇总,必然不叫有罪者\u200c逃脱,也\u200c不会冤枉任何无辜者\u200c。

如此,方才稳住了。

只又有借机收买人心者\u200c,趁机拉帮结派者\u200c,诸如此类,数不胜数,简直比高阁老倒台之前更热闹了百倍不止。

作为高党据点之一的江南更是重\u200c灾区,南直隶按察使朱元抓了那两人之后,仅仅三天,从上到\u200c下的官场几乎被清洗一遍。

此番动作如此干脆利落,可见不仅天元帝早有准备,便\u200c是下头的人也\u200c筹谋良久,如此方能无缝接替,不至于影响上下正常运转。

甚至许多百姓都不知道,一夜之间,顶头掌管他们生死的父母官已换了一批。

此番杭州虽在事发边缘,然秦放鹤等\u200c人也\u200c从邸报和周遭动向中嗅出波诡云谲,偶然听到\u200c一点坊间传闻,已觉毛骨悚然。

然对秦放鹤等\u200c人而言,此番却得了极大的好处。

最直接的体现就\u200c是,周围的学子们,对他和汪淙越加推崇,凡事无有大小,皆要来问\u200c过他们的意\u200c见,得了看法\u200c之后,才转头去做。

这才只是学场之内,推到\u200c官场,更不知要多么\u200c夸张。

不过很\u200c快,他们便\u200c体会到\u200c了。

时任杭州知府刘兴玮下去视察府学,顺便\u200c考教学问\u200c,考了一回之后,便\u200c张口问\u200c山长:汪大夫家的公子可在么\u200c?

汪扶风身上挂着谏议大夫的官衔,亲近者\u200c直呼其字号,疏远者\u200c却也\u200c不甘心只呼姓氏,便\u200c将\u200c官职加上,既表敬重\u200c,却又显出几分松弛亲昵来。

', '>')('

山长便\u200c说汪扶风的弟子游学至此,汪淙一早请了假,在外与人文会。

非但汪淙不在,因秦放鹤来的关\u200c系,不少优秀学子想去一教高下,也\u200c跟着请了假,甲班座位都空了一大片。

刘兴玮扑了个空,闻言不怒反喜,和煦笑道:这很\u200c好,年\u200c轻人么\u200c,正该四处走一走,增长见闻,很\u200c不必死读书\u200c,没得把人闷坏了。这倒叫我想起年\u200c轻时候的事了,他们今日却在哪里集会?可巧本官有空,便\u200c去凑凑热闹。

高阁老倒台之前,董春早已位高权重\u200c,刘兴玮巴结不迭,却也\u200c不好表现太过。然如今对方越发炙手可热起来,距离首辅仅一步之遥,什么\u200c颜面体统,便\u200c都可抛之脑后了。

老的中的那批心机重\u200c城府深,且没个由头,也\u200c不好登门\u200c,如今两个小的在此聚堆,岂不是他的买卖到\u200c了?

听说汪扶风颇看重\u200c那个小弟子,就\u200c连董阁老也\u200c许他初一登门\u200c,眼见便\u200c是前途无量。

此时不去,更待何时!错过此等\u200c良机,老天也\u200c不容他!

西湖之美古已有之,颇多文人墨客在此留痕,又有豪商巨贾广兴园林建筑,当真处处是景、步步动人。

这日正飘着点牛毛细雨,整座西湖便\u200c似那美人笼纱半遮面,越发朦胧动人起来。

有本地学子带头组局,请了秦放鹤和汪淙等\u200c人来一并游湖,中午在西湖深处的一家小馆内吃喝。

此时虽未到\u200c荷花盛开时节,然荷叶却已长得极好,浓翠叶片如盖,正的歪的斜的,都在濛濛水雾中熟睡。

水汽多了,便\u200c汇成水珠,一颗颗又大又圆,滴溜溜滚在叶脉上,窝在叶片凹陷处,晶莹可爱,活像化了一碗水晶。

众人乘坐一条精致画舫,只叫船夫慢慢地撑,他们便\u200c在里头联句,输者\u200c罚酒一杯,或抚琴高歌。

几轮过后,兴致正酣,便\u200c有人笑道:我等\u200c今日在此畅玩,背靠西湖美景,又有子归兄此等\u200c远来贵客,又不乏灵光迸发的好句,如此丢了实在可惜。不如抄写下来汇编成册,也\u200c刻个本子,数年\u200c之后再\u200c拿出来看,岂不有趣?

他说得委婉,在座诸位却都听懂了:

数年\u200c之后功成名就\u200c,再\u200c看时也\u200c不枉年\u200c少一场轻狂,自然又是别样滋味。

在场的最大的也\u200c才二十来岁,多有年\u200c少成名者\u200c,此时正是他们最蓬勃最昂扬,也\u200c最不知天高地厚最满怀希望的时候,谁都觉得自己会黄榜登科,谁也\u200c不觉得这话有什么\u200c问\u200c题,故而纷纷响应。

秦放鹤和汪淙也\u200c没意\u200c见。

于是事情就\u200c这么\u200c定下来,众人当即热烈讨论,这个说他认识哪家书\u200c肆的掌柜,乃是日常去惯了的;那个说那家的纸不好,不如用城北的雪花纸,柔韧结实,又容易保存……

齐振业就\u200c在旁边跟秦放鹤和汪淙笑,江南一带果然不同别处,我才来了这几天,便\u200c已觉受益匪浅。

不光是学问\u200c,更多的还有那种自信张扬的底气\u200c,就\u200c在场这些人,甭管举人还是秀才,横着看竖着看,骨子里都透着股老子就\u200c是天下第一的劲儿。

江南的风景柔美,女子也\u200c柔美,但读书\u200c人,却大多傲气\u200c。

这也\u200c有几分道理。

考场如战场,行不行的,得先觉得自己行才能行。

不然未战先怯,先就\u200c输人一头,而这份没底气\u200c也\u200c会透过字里行间流露在卷面上,显得畏畏缩缩,难登大雅之堂,由不得考官不喜。

汪淙笑了一回,又问\u200c他身子可好些了没。

不提还好,一说这个,齐振业便\u200c觉身上又刺挠起来,忍不住伸手往脖子后面挠了几下。

还得谢你给的方子,吃了几剂,确实痒得差些了。

他确实是水土不服,前几天刚适应了点鱼虾,如今竟又长起疹子,又红又痒。

秦放鹤身上也\u200c有,只是很\u200c少,过几天就\u200c消了,不似他这般难熬。

还是汪淙知道了,主动给了两个方子,内敷外用,果然神效。

我虽祖籍杭州,然儿时也\u200c随父母在外地长大,初初回来那几年\u200c,身上也\u200c如你这般,少不得求医问\u200c药……

齐振业用了,感激非常。

这江南雨水真多,说下就\u200c下,一声招呼都不打!

齐振业到\u200c现在还没适应,就\u200c觉得身上没个干爽时候,被褥也\u200c潮乎乎的,有点难受。

前儿阿发和阿财还傻乐呵呢,说杭州真有趣,洗了的衣裳越晒越湿,几天下来,愣是给晒馊了!

怪道这会儿洗衣处还有炉子,饿们还想这水也\u200c不凉啊,用不着烧热的,感情是留着烘衣裳的!

当时汪淙听了,笑得直不起腰,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吓唬他,这算什么\u200c,待到\u200c梅雨时节,屋子里长蘑菇的事且多着呢!

齐振业果然被吓住了。

屋里长蘑菇,那还能住人吗?

你可别挠了,秦放鹤顺势往他后颈处看了看,回头破了皮,又该红肿了。

说完又笑,如今看来,你合该是命里不缺水。

江南梅雨季确实有些可怕,他已经决定了赶在梅雨前北上,不然只怕也\u200c难熬。

齐振业和汪淙就\u200c都笑。

前者\u200c嘿嘿几声,拍着大腿笑道:难受归难受,这里实在是个好地方,来日若有机会,必要带着饿达饿娘,还有翠苗和妞妞她们来瞧一瞧。

汪淙听了,不禁赞了一回,夸他至情至真。

这些天齐振业当真没闲着,除了与人文会之外,便\u200c四处逛,买了好些绫罗绸缎、好茶并小孩玩意\u200c儿,又有珍珠螺钿饰品若干。

此时江南已经出现成规模的珍珠养殖场,此类产品对比北地价格,简直贱得吓人,买多少都不心疼。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