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大清刑事犯罪科 第2章(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大清刑事犯罪科 第2章

新帝元年。

京中出了一桩奇闻。

世宗皇帝在世时最后挑选的一位殿前进士,当朝南书房之中最年轻的那位大人,就这么突然病倒,离奇消失在了京城中。

这位大人姓段,听说是个不世出的俊杰。

当年还是因一桩奇案名震京师。

说本朝八年,有个南省贪了粮款,却无论如何找不到罪证的贪官落在这位手上,就出了桩奇闻。

说那贪官平日里府邸清廉无比,无楼阁无财宝,抄家之时也是找不到任何账本明证,圣上当时震怒,务必要找出他这么多年吞下去的那些战事粮草。

当时这位大人才二十岁,便去南省领了皇命去查此案。

这种案子放在常人身上,也就是用刑加上派人调查了,但他见前面来了几波人都问不出一点东西,便直接眼睛也不眨地就说要换了方法。

这方法听着新鲜,却也很奇。

说是让这贪官每天在牢房里让狱卒逼他吃一种名为观音土的东西做的白面饼,再灌进大量的凉水,一般人不知道什么是观音土,只当这是什么好东西。

其实这东西是饥荒时平民快饿死时才吃的。

正常人吃了根本拉不出来,只堆在肚子里任其膨胀,最后爆裂,撑得说不出话,十天内就会直接撑死。

那大贪官这么多年,胃口大到贪污吞了那么多赈灾,打仗的金银还不肯交出来。

这位大人就每日派人喂他吃难民吃的观音土。

让这贪官撑得在牢里抱着个巨大的肚子痛哭流涕,屎尿都塞在肠子里痛的说不出话,最后才不得不交代出自己的账本原是都埋在自家莲花金鱼池下,只有刨了鱼肚子才能找到。

这一举破下的贪污大案,后来就被称为——鱼肚案。

鱼,指那藏着账本的鱼,也指肚子被活活撑破了的贪官,后来这位原本官位平常的少年便一路平步青云,被圣上重用,视为近臣。

世宗后曾亲自提笔赏他了一个字,玉衡。

段玉衡,意为玉衡星,赞他智谋无双,是当世难寻的奇才。

可新帝初继位,大赦天下,唯独这位大人却不管不顾地一走了之。

还是多亏了南书房一众老大人们替他说情,新帝才说让他五年在家好好反省,哪日他反省够了便再启用。

但民间却大多听说这位历经两朝的大人年少时也是个真风流人物。

心念苍生,少年意气,完全不似外头传言的那般如条心机深沉的毒蛇般不好接近。

只是这样的人物,如今也没机会得见了。

十月,一辆旧门帘拉下的马车从城门中。

车夫是个老翁,车内的人一身布衣,手上翻着一本棋书,既没有官服也没有顶戴花翎,倒真像是个寻常人了。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这望着马车外最后一句的自言自语,便是和这京城暂时告别了。

那最后一桩顺天府猪人一案,从此成了悬案。

盖世英才,转瞬即逝,世人都在猜那少年义气的京城第一的段玉衡究竟去了哪儿,可回首已是暂时远离官场,一把纸伞一箱旧书独自去往民间,一场真正精彩的传世故事开始了——

第一回 (上)

光阴一转,已是三四年后。

松江府,松阳县。

巳时。

——叮铃。

一辆摇铃的旧马车正行驶在县城外的泥泞小路上。

云青色雾气中,这前头套着一副缰绳的马车又旧又晃。

前日夜里刚下过雨,泥道上湿滑得很,一路上可看见此地靠山,山又傍着处水。

远山中有茂林修竹,溪水从竹林中往下淌,一路经人力挖凿的沟渠通着城防地下,想来是个日常有地下水经过的小县城。

车顶上放着诸多行李。

似这放钱放物的多用包褡裢,放烟丝用的烟袋,盛放扇子的扇囊,另有表帕荷包堆满了破马车顶。

车内还载着大约五六个带着包袱,从各县赶路过来的人,因为这些人多是还要继续往南边跑商去的,所以在这松阳县下来的就只有最里面那两个了。

入目所及,这是位带着个盖着块白布的书箱和把纸伞的男子和一个孩子。

看年纪和举止,像是对父子。

面色苍白,像是有什么大病缠身的男子一身灰服,看一身穿戴像是贫苦人家,更令人看着就觉得古怪的是,面颊上还有一块红疤。

那一条如蜈蚣般弯弯扭扭的疤看着好生吓人。

把这高瘦的男人本来的容貌毁得让人根本看不下去眼,也难怪整个车上也没人敢与他轻易搭话。

至于那小孩才不足七八岁的样子,一路只依偎在男人的怀中低着头,样子也是木讷沉默的很。

这娃娃好乖,一路不吵不闹的。

走南闯北多年,早见惯了各种人,还是第一次这样的孩子,坐在车辕上的马车夫笑呵呵来了这么一句。

他自小就这样,木得很,从不喜欢和生人说话。

车辕旁闭目养神中的段鸮听到这话也回了一句。

他虽长得其貌不扬,声音却极平沉稳,抬眼间双眸上挑,如果没面颊骨上这道难看的疤,给人的感觉一定不是这般。

娘亲呢?

没了,我一人养大他的。

这话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么个男子会领着个这么大的孩子。

哎,那你一当父亲的养他也不容易,你这脸又是怎么弄得,出门在外怕是很不方便吧?

几年前受了点伤,就变成了这副丑鬼样子,现也是一边擦些外伤药,怕是这辈子都好不了。

说起自己的这半张脸,段鸮对此似乎并不在意。

那去松阳这趟是打算不走了?

嗯,认识的朋友帮着在松阳府暂时寻了个差事,所以就来了,以后走不走看心情,说不定过两年就回老家了。

原来如此,我就说松阳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有什么好来的。

车夫万分理解地感叹了一句。

你要去的衙门就在县城东头,县令姓马,上头还有个知府大人,叫佳珲。

……

要说咱们这地方没别的好,就是地头还算太平,一年到头也没出过什么大事,你要是赶上带娃娃四处逛逛吃个饭,不过,你这是来松阳做什么工的,怎么还要带个这么大的箱子?

您不如猜猜?

看马车夫很健谈,段鸮便这么和他聊了两句。

卖字画的?

不是。

额?熬四神汤的?

我说我是来做死人的差,箱子里装着给死人开膛破肚的东西和一堆白骨,您信吗?

段鸮回答。

可车夫却一万个表示摇头不信。

不信,就你这样的,怕是等见到尸体都要害怕的尿/裤/裆,还当死人的差。

……

我听我那旁亲说,衙门里摆的那些死人一个个皮肉烂臭的连脸都认不清了,一个个骇人的很,这天天见阎王的行当,常人才不会做,你说你见过死人我可都不太信。

马车夫说的言之凿凿。

见他不信,段鸮也就不多言了。

这一路闲聊,老车夫到最后也没信段鸮一开始嘴里说的那句来做死人差的话。

到县城前面一小段路,赶车的因为还有下趟生意要送,便将父子俩找了个地方放下了。

段鸮和段元宝下车后谢过人家,这才大的背上那白布箱子,小的抱上那把红纸伞就这么过城门往里走。

因为松阳县地方很小,前面就一个进县城的正门。

大清早就在这大门口排队挨个进去的人也不多,还多是些早上去山上砍了些湿柴就提前下山的樵夫。

只是这边众人正排着队准备进城呢。

突然就插着个队伍,约有五六个蒙着面的汉子抬着个盖得严严实实,却有一股怪味的白布担架,又急匆匆就从面前走过,引得一群人议论纷纷。

那是怎么了?布下好难闻的一股臭味。

别是那石头菩萨庙又有什么蹊跷吧?话说这两天怎么都没见白家那个整天哭哭啼啼的五不女,是不是她在山上出什么事了?

别管别管,咱们这些人还是少惹些事端为妙。

听到这话,作为外乡人一个的段鸮排在最后也没吭声。

石头菩萨庙,五不女——这两个本地人口中的词,令人有些觉得新鲜。

因为那群人呵斥旁人让开从他面前走过时,正背着箱子,手上还牵着儿子的段鸮的视线从那白布上一划而过。

见这五六个蒙面汉子多是衙门短打,官靴在脚。

那白布虽盖得严实,却还是从底下双脚靴子上泄露出一抹黑乎乎,沾着苔土地像是湿土般的印记。

这黏在上面苔藓和土块印记,闻着至少该干了有三天了。

颜色青黑,透露些许松软的深褐色。

那白布底下露出布鞋花纹虽平常,但是也不是平常贩夫走卒能穿,至少该是个童生,或是是秀才才会裁这样的衣料以便平常出门和人应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