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351章 文人的浪漫(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好不容易来燕京一趟,要是不着急回家,也可以在这边玩几天等二十七八再走,赶在过年之前回去。

说到这里,陶玉书压低了声音补充了一句,这几天给你算补助。

然后她的声音恢复如常,问于华:你是怎么想的?

于华才二十多岁,婚都没结呢,正是爱玩的年纪,更何况陶玉书刚才还偷偷对他说留在燕京玩也有补助,这么好的事上哪儿去找啊?

他忙不迭的说:那我再在燕京玩几天。

陶玉书笑了起来,让于华有些不好意思,她说道:那好。我让人给你定二十七的火车票,这几天你就在楼上继续住着。

谢谢陶老师!于华感激道。

他越发觉得能遇上陶老师这样的编辑,简直是他的造化。

陶玉书又说道:明天就是小年了,你一个人在燕京孤零零的。等白天玩够了,晚饭就到我们家去吃吧。

陶玉书的邀请让于华心中再次感受到温暖和被重视,陶老师真是天底下第一号的好编辑。

翌日傍晚,于华提着礼物一路打听着来到小六部口胡同,敲门等了能有一分钟,院门才从里面打开。

给于华开门的是一位长相有几分酷似陶老师的女青年,你就是于华吧?

您好,我是于华。

甭客气进来吧!

陶玉墨将于华引到院内,一路过影壁、垂花门、抄手游廊来到中院,于华不禁咋舌,这院子也太大了点吧?

他是一路沿着长安街过来的,一想到这四合院斜对面三四百米就是天安门这样的地方,于华心中就忍不住生出几分仰望来。

于华来啦!

于华走到院当中,就见陶玉书抱着孩子出来欢迎他,他连忙上前问了声好。

陶玉书又给他介绍了陶玉墨,然后请他进了屋。

今天都去哪玩了?

早上去天安门看升旗了,然后又去了故宫,看了一天。

你这是在外面跑了一天啊,赶紧喝点茶暖暖身子吧。

坐下聊了几句,于华心中好奇,一直没见到林朝阳出来。

那天在编辑部只是匆匆打了个招呼,当时于华也没有仔细端详,连林朝阳长什么样子都没什么印象了。

聊了一阵,陶玉墨来叫吃饭,陶玉书带着于华往厢房去,于华这才发现原来今天是林朝阳掌勺。

这会儿他已经准备好了食材,正在摘围裙,见于华进来,他笑容满脸的跟于华打了个招呼。

林老师好!

林朝阳摆了摆手,别叫老师,咱们也没差几岁,叫我名字就行。

于华不敢直呼林朝阳的名字,便换了个称呼,那我叫您朝阳老师。

林朝阳笑着摇摇头,行了行了,别纠结称呼了,快坐吧!

今天是小年夜,林朝阳家的晚餐不是一般的菜肴,而是在桌上摆了个脸盆大小的铜火锅,旁边还摆着一盘盘已经切好的肉,肉色鲜红中夹杂白丝,看起来应该是羊肉。

于华喝点什么?饮料还是酒?林朝阳问。

我喝什么都行。

那就喝啤酒吧。

晚餐开始,于华略显得有些拘谨,今天在场就他一个外人。

别拘谨,就当自己家一样。

林朝阳见于华实在拘谨,便找了个话题,问道:于华是第一次吃涮羊肉吧?

是。

说起来,这涮肉的吃法你们江浙一带吃的可比我们北方早多了。

于华好奇的看着林朝阳,等待他的高论。

南宋时有个林洪写了本《山家清供》,是专门记录清雅饮食的笔记,其中就有一则记他冬日到武夷山拜师,在雪天得一兔子。

他师父告诉他,山间只能将兔肉薄批,用酒、酱、椒腌过后以风炉坐上水,等水沸腾后,一人一双筷子,夹肉入汤摆熟,以各自爱好蘸不同的汁。

他评论这种吃法不仅简便,且‘有团圆暖热之乐’。

之后五六年,他去临安的杨泳斋家拜访也见到了这种吃法,这杨泳斋是个诗人,还专门为此作诗:

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

江雪、浪涌都在锅里,晚霞则是肉片,林洪由此给这吃法起了个诗意的名字,叫‘播霞供’,并说明,不光是兔肉,猪羊牛肉皆可。

所以说啊,这涮肉你们南方吃的可比我们北方早多了。

于华见林朝阳信手拈来一般讲了个典故,心中不禁佩服林朝阳的博学多才。

这时林朝阳又说道:吃涮肉,最好还得是风雪天。白雪夺目,银装素裹,飞花散漫交错、徘徊委积中,你再看这炭火,就别具意境。

肉之红、菜之绿,风、雪、浪、霞,诗意盎然。

于华不由得沉浸在林朝阳描绘的画面之中,竟然真就从一顿涮羊肉上体会到了无尽的诗意来。

他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美食的学问!什么叫文人的浪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