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日年关也不过开几日,今年竟然足足放开一旬日,实在将王桓气得够呛。
不过打闹归打闹,司马绍是皇帝,王桓是臣子,除了在床上的时候,司马绍能偶尔让她在上面,平常时候,王桓还是得小心做人。
眼看着明日就是除夕,王桓还坐在衙属里看公文,批完这些,她才能安安心心地休个年假。
因着明日便是除夕,衙属里的大部分人都已回去休息,王桓身边的属官与书吏也被她遣回家陪伴家人,只她一个留在这地龙都没人烧的衙属处理公文。
想象司马绍这会儿多半也在式乾殿里批奏章。但他是皇帝,身边还有长福那样一个贴心人,想必是又暖和,又亮堂,还有人给倒热茶,说不准还有消夜,不像她苦哈哈地只能端着手边冷掉的茶汤,灌进喉咙。
冰冷的茶水沿着喉管蔓延至全身,让王桓不禁打了个寒颤。
直到月上中天,她才堪堪将公务处理完,放下手中的毛笔,揉揉泛酸的手腕,起身到窗子跟前,准备把这窗口关上,那冷风都快要灌进她脖子。
她走到窗前,抬首看,外面不远处依稀里这个人影,穿着一件黑色的狐裘,头发用发冠束起,站在树下身长玉立,不食人间烟火。
王桓打眼一看就知道那是司马绍无疑,不看穿衣打扮,熟悉的人哪怕站得很远,余光一瞥,便知何人。
她关上窗户,将那人的身影隔绝在窗外,反身回到书桌前收拾着东西,从架子上拿起自己出门前披上的大氅,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屋里的油灯和杂物,没什么问题,才迈着步子朝门口去,步子迈得比平日大一些,速度似乎也更快些。
司马绍定定地站在原地,等到王桓走得近了,才发觉这人身上好看的光晕是后面提着灯笼的长福照着的。
长福个子不高,加之天色又黑,王桓竟是没看见他。
司马绍等王桓凑至身前,伸手便解开了她身上的那件大氅,扔在了长福手上,转而把他抱着的另一件狐裘拿过来,披在王桓肩上。
王桓没有挣扎,干嘛?
那件不好看,穿这件。
王华看着身上粉白的狐裘,与司马绍身上那件看着颇为登对,一下子明了这人的那点小心思。
嘴角上扬,乖乖地站在原地,任司马绍手指翻飞将狐裘系上。
然后转头看着长福,他立马识眼色地将手中的灯笼递了一只给司马绍,摆着那张喜庆的脸,说了好些吉祥话,然后转身告退。
他还有小徒弟在屋里等着他吃锅子呢。
司马绍从身侧握住王桓的手,狐裘宽大的袖沿将两人的动作完全的遮起来。
手怎么这么凉?
司马绍知道王桓手凉脚凉,每次都要叫长福给她送手炉。给衙属里配的也都是上好的炭火,怕叫人说闲话,才没用式乾殿的那些。
今日衙属里没人,我懒得起炭火。
他微微蹙眉,王桓便知不好,司马绍为了她这毛病已经提过好几回,果然,又听他说:看来朕是得派个人盯着,你才肯听话是吗?
别别,你可千万别,我下次一定记住,一定一定。
王桓差点双手合十,她还盼着明年能带兵北上呢,司马绍可千万别在这时候给她惹出麻烦来。
司马绍与王桓十指交握,狠狠地捏了她一把。但这点力道,也着实不能让王桓长记性。
对了,咱们要去哪儿,长福不跟着吗?
出宫。
司马绍说起这两字,眉宇间渐渐舒展开,一路上他们连着过了几道宫门,也没人阻拦,王桓便知这人是早早地计划好了,便也任由他拉着。
出宫去哪儿?
你想去哪儿?
不知道。
那你就跟我走。
你认路吗?
当然。
你带钱了吗?
...
你不带护卫吗?
......
那些朝臣不会上奏章骂我吧?
闭嘴。
两人的声音在宽阔的宫道上来来回回,盘旋至风中不见。没人看见他们在一起,好在日月星辰能做见证。
第79章 卷三朝堂之上 9-夜游
短短一年时间,建康城好像一点儿没变,又好像到处都变了。
街头街尾挂上了灯笼,将街道照出光晕,仿佛连冬风都要融化进这温暖的红色。此时刚刚至戌时,正是热闹的时候,街市上扎满了人。
司马绍牵着王桓往秦淮河边上走,一路上越走人越多,都是到那风情摇曳的秦淮河去,一睹江南好景,美人风采。
今日这样的日子,哪怕站在岸边上估计也是丝竹声声不绝,舞乐不息。
他显然也是要赶着来凑这个热闹,只是照他的话说,这不叫凑热闹,这叫与民同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