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日子他们也同样这般声势浩大地送走了王呈他们。
当时王桓还笑称这新任的南阳郡守怪懂礼,该是要让那些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将士们不好意思了,谁知如今轮到她了。
他们骑在马上,比百姓高出了一节,王桓看不清他们每个人的脸,但又好像这些欢乐的面孔都印在她心里。
百姓们一路目送着他们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
也许有一天他们会发现,这个骑在马上的将军与那天路过自己摊前买了一个馒头的小子长得有点相像。
南阳和汉寿的距离不远,大约一百余里,但因为道路大都是山路,崎岖难行,骑马的话最快也要两天时间。
途中少有人烟,平常百姓来去都要结伴。
黄昏时分,看见路边有茶水棚子,正好歇一歇脚。接连赶了一日的路,众人几乎没怎么休息,马儿都已经显露出疲惫。
护卫将马拴在路旁的树上,在距司马绍不远的另一个桌子坐下向老板要了茶水。
此地离汉寿还有六七十里,今日不若就在前面的两里亭歇息?
王桓给两人添了茶,行军打仗露宿野外是常有的事。
整个茶水棚子里除了店主,只有他们一行人。
没等司马绍回话,店主先端着温热的饼子过来。
一个中年男人,面色黝黑,看着老实巴交的,手上沾了些面粉碎屑,很是热情。
两位爷,要落脚的话,我知道这附近有个小村子,都是些流民从北方迁移过来,诸位若不嫌弃可以到村子里歇息一晚。
哦?我倒不知道这里什么时候有村庄。
荆州的舆图王桓都能熟练背诵,这段路上分明都是些荒无人烟的区域,何时有过村庄?
也就这段时间的事。前些日子北边又在打仗,一批流民涌到南方来,没地方去又怕被官府抓,便在干脆留在此处。
我记得荆州官府纳流民,为何说怕官府抓?
现在这世道,到处都是逃难的流民,官府哪能容得下。况且现在日日剿匪,说不定哪天便被当作匪寇给缴了,还不如寻个安宁地界,自己开开荒种点粮食,也能填饱肚子,不至于饿死。
店家话语间倒是真诚,王桓闻言,若有所思地低下头。
既然如此,今夜便到村子里歇一晚。
司马绍上上下下地打量着这位茶摊老板,漫不经心地勾唇一笑,主动应下此事。
王桓有些不放心,想说什么,又见司马绍已经应下,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她不好直接驳了他面子。况且,司马绍这样的金贵窝里长大的主儿,可能是住不惯郊外。
几人喝了茶,吃了饼,歇了歇脚就跟着店家一路到他所说的村庄去。
日头渐渐落下,云景吹燃了火折子跟在王桓和司马绍旁边照亮路。王桓行军打仗多年,记忆力很好,尤其是在这样的荒郊野外辨认方向。
如果她记得没错,他们这是在山上兜圈子!
店主,是不是记错路了。
一阵阴风吹过来,加上夜里山上的湿气太重,火折子很快熄灭,王桓依稀能看见店家有些阴森的笑容。
当然没有!
第9章 卷一荆州风云 9-匪寇
糟糕!
他们这是遇上匪寇了!
一个晃神,四周山野草丛里立马冲出若干青壮年男子,穿着粗麻布的衣裳,围着头巾,目光里闪烁着贪婪,好像被他们围住的不是人,而是什么美味的野兽。
护卫见状立马围住王桓和司马绍,王桓则将云景拢在自己身后。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在荆州竟然能被人打劫到头上来。
她一门心思地护着云景,完全没注意到司马绍淡定地似乎早就知道此事的模样。
各位壮士有话好说,我出门带了些银钱,全数赠予你们,可否?
王桓不想轻易动武,如今这荒郊野岭,对面有多少人,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一概不知。
那店主显然是这伙人里领头的,他走上前,上下扫视着王桓,你那玉佩看着不错,交出来吧。还有你们这些人身上值钱的东西,全部拿出来。
王桓将身上稍微值点钱的东西基本都拆了下来,甚至是镶了点金的护腕,司马绍也将佩在腰间的玉拿了下来。
您看一下,就这些了。
这些林林总总的加在一起已经不少,毕竟司马绍那玉可是价值千金的贡品,王桓的那块也价值不菲。
已经够养活一个村子的人了。
那首领没见过什么好东西,只是看着银钱分量不少,嘴角撇了撇,看出面前这行人是那有钱的。
这样,你们把这个小姑娘留下,就放你们走。
那人的目光落在云景身上,这姑娘不愧是大户人家的丫鬟,养的白白嫩嫩的,一双眼睛这会儿像受惊的小鹿似的看过来,叫人心痒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