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氏告辞,恒氏看着她背影,微微叹气。
文氏见状忙安慰道:娘您就放心吧,大嫂一定会想通的。
恒氏叹气:她要有你这样明事理,我又何至于一把年纪还要为她操心。
文氏撇嘴,要真这么看不上王氏,把家给我管啊,也没见你这样做。
虽然心中有怨气,不过文氏依旧还是很温和的劝道。
娘,其实也不怪大嫂,四丫头确实变了很多,有时候连我都诧异。
就说柳文修罢,四丫头这都跟他几年没联系了,偏偏在世子下聘时,突然把他请来,没曾想,柳文修一个举人,来了之后竟然会得世子的赏识,当场就说要帮忙举荐入官。
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了。
恒氏面色一沉,对于这件事她自然也是不满的,陆睿帮忙也应该紧着谢家人来,怎么能便宜了柳家人。
文氏看了一眼恒氏表情,继续说道。
娘,你还记得启中前年中举后,不想再考,本来是想要在京兆府找一个事做,当时大嫂去找了柔姐儿,柔姐儿连问都没问世子便直接拒绝了,说举人分量不够,等启中考了进士后再说。
谢启中是谢文柔的同胞弟弟,也是恒氏的长孙。
虽说启中不过二十岁确实很年轻,但估计这也是大嫂不开心的原因。
恒氏听后不以为然:在京兆府找一个差事,跟外放沙县岂是一回事?就算世子愿意帮忙,让启中去沙县做县令,王氏能放心?
文氏忙道:其实娘,我倒认为年轻人外放不一定是坏事,你看咱们家,如今已经有两个举人,启中和启正。
他们都虽然中举,但名次都不算太靠前,要中进士的可能性不大,与其再让他们苦读多年去堵一个不知道能不能中的机会,不如早早的外放进入官场。
要是政绩可以,一样可以高升,当今圣上对举人出身能实干的官员同样看重。
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都是举人出身,所以举人做到二品一品也不是没有可能。
文氏一番话让恒氏若有所思。
你向让启中和启正都外放?
谢启正是文氏的长子,今年二十岁...去年中举,如今还在国子监读书,但成绩平平,考中进士的机会并不大。
我不知道大嫂是怎么想的,但媳妇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好的机会,让孩子出去锻炼一下,也未尝不可。
恒氏听罢沉默片刻才问道。
你看好沙县?
文氏笑道:沙县确实条件不太好,一是为处边城,二就是哪里十分贫穷,但是娘您别忘了,陆家军现在驻扎在昆州,而沙县隶属于昆州。
有了陆家军的支持,要在沙县干出成绩其实是很容易的。
最重要的是,既然是世子亲自举荐的人,势必他会多多照顾,以后也是跟陆家绑在一起的。
恒氏看着文氏,这个媳妇的心智比王氏要厉害多了,看问题也比王氏要深刻要长远。
老三也是这个意思?
第五十八章 谢启文回来2
文氏想了想到:三爷认为咱们忠勇侯府如今比起祖上来说,已经退步了很多,大哥虽然继承爵位,但并未有什么实权,而三爷如今是大理寺副卿,看似前途无量。
但若朝中无人,最后能够做到正卿,已经算是祖宗保佑。
柔姐儿虽然嫁给世子多年,但咱们谢家说起来还算不上陆家阵营。
如今既然世子自己开了这个口,若我们能把握机会,不失为一条路。
恒氏听后,长叹一口气:还是你和老三看得远。
文氏看一眼恒氏:那娘您不反对?
都是为了忠勇侯府,我高兴都来不及,怎么会反对。
从松柏院出来,文氏脸上笑容一下就没了。
颜嬷嬷,你去告诉莫老三,上次他失手了,这次要是再出差错我饶不了他。
颜嬷嬷点点头,转身离开。
文氏这才露出笑意,只有柳氏哪个蠢猪才会当众提出来柳文修把位置然出来,对文氏来说,如果柳文修去不了,自然名单就让出来了。
文氏的打算,谢文婉一点都不知道,到申时,谢启文终于回来了。
谢家人都聚在松柏院,今日在这里吃饭,谢启文回来正好到用餐时间,所以便直接到了松柏院。
到了院子先拜见了恒氏,恒氏看着谢启文,一脸慈祥。
长高了,也黑了...
谢启文撒娇道:祖母,孙儿这两年可是受大罪了,风吹日晒的可不是得黑了,若不是想到要回来见祖母您,孙儿只怕都坚持不到你们接我回来。
谢启文夸张的言语,逗得恒氏哈哈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