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惊愕了一瞬,怪癖,什么怪癖?
莲花脸开始发热,不好意思道:我今日,我今日也是担心您,觉得您得了什么病,喝不了茶,要瞒着我,才出此下策的,现下我知晓不是了,下回若有这样的事,我直接问您,再也不让您看御医了,也不会让您乱吃药了。
她越解释越不好意思,弱弱地承认道:炭头说得对,药不是好东西,有病才吃的,您得的是怪癖,也不是病,是我不好,以后没事再也不提让您吃药了……
皇帝听得额头青筋跳了跳,合着人想通是想通了,却是往他得了怪癖上去想?
这是不是有些歪了?
比有病更让他无法接受!
皇帝一口气堵在心口,他乃堂堂天子,一言一行皆是典范,岂会有什么怪癖?
不成,这更得解释清楚了。
原本有些犹豫,现下不用犹豫了,此时他迫切让他的小妃嫔知晓他没任何怪癖。
囡囡!
啊?莲花还在解释,忽然被打断,不由望过去,连嘴里想说什么都给忘了。
皇帝深吸一口气,沉着冷静地道:朕思来想去,还是提一提为好。
莲花没反应过来,奇怪地瞪大眼睛:提什么?
转瞬福至心灵:哦,怪癖呀,可是……她已经知道了啊……
皇帝眼皮跳了跳,不能再让她再瞎琢磨了,打断道:朕这几日都未曾饮茶,不知囡囡是否有发现?
莲花挠了挠头,点了点道:知晓,这不就是……爷忽然得的怪癖吗?
皇帝忍着气,抢先一步接着道:不知囡囡是否有听过斋戒?
莲花又点点头,听得有点懵,不知跟万岁爷的怪癖有什么关系。
话头一开,接下来就简单了,皇帝开始将编好的话一一道出:焚香沐浴斋戒三日,敬告神明方显诚心。斋戒世人都知,戒荤戒色戒酒世人亦知,却不知除了这些外,还有戒茶一说……
以前没有,从今以后,有了。
啊?……莲花张大嘴巴,十分吃惊,她还是头回听说要戒茶的。
皇帝拉着她的手,如说书一般,安了个典故,开始娓娓道来。
他实在是出于无奈,但真相又不可告诉她,只能出此下策了。
事情还要从几日前,星辰殿迎来了一个影卫说起。
胡淼淼近日都在抓拿莲家一案的主谋——郭能,而帮凶之一的贺家,与郭家其余人等,则由他人来审。
很快莲家一案的来龙去脉和郭家的老底,便给审了出来。
拿到画押口供那一刹那,皇帝才知道郭能是为了什么,要对他的小妃嫔一家下手。
郭家多年前,还是一届小小的商贾,汲汲营营,何种货物牟利便买卖何种货物,并无固定营生的货物。
到了郭能的祖父那一代,许是发觉茶叶的利润巨大,便渐渐开始成了半道出身的茶商。
虽是茶商,但半道出家,手里没有独门的秘方,只能从茶农处收来茶叶,再卖向他处,始终被人钳制,比不得有茶园又有独门茶方的同行,根基不稳,随时有被取代之险,便是能勉力支撑,也做不大去。
不得不说郭能祖父是一个很会钻营的人,他看出了郭家的处境,不惜大量投入血本,建造茶园,高价聘用茶农,拜制茶大师为师,成功在茶行站稳了脚跟。
后不知如何与薛家联了姻,自此一飞冲天,借着薛平之势,恶意打压同行,剥削茶农,强取豪夺吞并大量茶园,一举成为本朝最大的茶商,拥有最大的茶行。
同时在先帝时期,又借薛平之手,受举荐成了皇商,专给宫中供给茶叶,由于多年未出问题,又上下打点得好,郭家皇商身份一直延续至今。
皇帝登基之时,下有百姓食不果腹,上有逆王图谋造反,内忧外患,根本注意不到这样的小事,在对后宫大刀阔斧之后,便将掌管后宫之权交予了薛贵妃。
前朝有户部尚书保驾护航,后宫有薛贵妃庇护,郭家混得风生水起,在皇帝眼皮底下安稳至今。
若不是这次之事,郭家恐怕还能再过一段安稳的日子,起码得在薛家被清算之后,才轮到他们。
第646章 莲家一案
坏就坏在人心不足蛇吞象,郭家做大之后本性不改,将强取豪夺的邪念发挥到底,动到了莲家的头上。
郭能祖父一直有个心病,知郭家在茶之一行中有如此地位,是靠钻营而来,非稳扎稳打之功,深知没有自家的独门茶方,郭家始终没有根基,如空中楼阁,镜花水月,若有一日没了薛家权势的支撑,迟早没落。
于是郭能祖父在茶的生意做大后,一直在民间寻找,想找出这符合条件的茶方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