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捞鱼回来便见到了齐嬷嬷,不知道打哪来的,说是今后会在苍澜院,她想着她如今也是美人,多养几个人是毫无问题的。
何况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齐嬷嬷看着就威风精神,有齐嬷嬷在,苍澜院就跟有了定海神针似的,贵妃娘娘来了都得好声好气的,想着这些乱七八糟得,她便忘了问来历。
晚膳后万岁爷说起,她才知道嬷嬷应当是从宫外来的,只是后来见到万岁爷激动,忙着倒苦水,又忘了问了。
此时听到万岁爷这么说,她不由得有些愧疚,枉她之前还抱怨嬷嬷严厉,她过得苦呢,可嬷嬷来了后都没歇息,年纪又那么大,相比之下,她那些苦不算什么。
齐嬷嬷头发不像平时那般一丝不苟,她本已睡下,只是想起了一事,怕来不及,赶忙起来,匆匆披了一件外衣便过来了。
她摆了摆手道:老奴没事,只是想起了一事,不说心中不安。
皇帝问道:何事,齐嬷嬷请说。
齐嬷嬷往内又看了一眼,心想要说的话也是里面的女娃娃该知道的,便直说道:万岁爷,莲主子如今月份还小,你们还是分房睡为好,不然……
话还未说完,皇帝便大声咳嗽起来,齐嬷嬷停下话头,不知皇帝这是何意。
皇帝有些不自在地说:齐嬷嬷,我们还是到外头说。和一个像他长辈的老人说起此事,还挺奇怪的,尤其他的小妃嫔还在内竖着耳朵听呢。
不得不说皇帝对莲花实在太了解了,莲花在内确实竖着耳朵听,一个字也不敢漏了,她听得有些奇怪,齐嬷嬷说的什么意思,可听了半截便没了下文。
齐嬷嬷心下了然,皇帝这是不想让里头的女娃娃听到,只是不知为何。
她没有当场问出来,而是跟着皇帝到外头,看他怎么说。
待到了外头,皇帝攥着拳头放嘴边咳了咳,正经地说:嬷嬷莫怪,你说之事朕已知晓,这几日虽与她同房,却未做什么。
齐嬷嬷有些惊奇地看着皇帝,问道:这如何能成,如何忍得住?皇帝如今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憋坏可如何是好?
夜色下,皇帝的耳根微微有些发红,只是有夜色掩饰看不出来。
皇帝不自在地说:嬷嬷放心,朕乃天子,这点小小的欲望都不能克制,又如何治理天下。
齐嬷嬷有些感慨,如今的万岁爷跟先帝完全不同,先帝骄奢淫逸、贪图享乐,身体掏空早早薨逝,而如今的万岁爷,冷静自持、勤政爱民,按行自抑,甚至自苦。
齐嬷嬷不忍心皇帝如此自苦,忍不住劝道:万岁爷,老奴知您以先帝为鉴,只是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倒也不必如此自苦,后宫之中大有人在……
皇帝直接抬手打断道:齐嬷嬷,朕一点不苦,朕甘之如饴,心中从未有过的欢喜。
想到里头的小妃嫔,他嘴角含笑,眼神温柔。
齐嬷嬷有些发怔,她也算是看着皇帝长大的,何时见过他笑得如此柔软,如此温柔?
他待他后宫的妃嫔骨子里是冷冰冰的,只是没有表现出来罢了,只遵着规矩对待。
第157章 独宠一人
皇帝早慧,得到的亲情不多,养成了沉静寡言的性子,自小小的孩童起就见惯了人心险恶,学会了隐藏自己,即使是在先太皇太后膝下也不敢放松,没有半分孩子模样,后少年老成,人也冷冷清清的。
这回皇帝去找她时,她确实看出了皇帝与往常的不同,人没那么冷了,也有烟火气儿了,想来是里头女娃娃的功劳。
她忽然想到了一个可能,惊叫道:万岁爷,您不会是想后宫独宠一人吧?
皇帝淡淡一笑,说道:齐嬷嬷,有何不可?
齐嬷嬷大骇:这怎么能成,万一她肚子里的孩子不是……不是皇子,那这江山可怎么办……
皇帝毫不在意地道:若不是便再生,若是生不出那便不生了,从宗室里过继储君,想来宗室是愿意得很,嬷嬷放心,朕不会让这江山葬送在朕手中。
齐嬷嬷震惊不已,半天说不出话来,难怪呢,这些年来宫中无所出,皇帝也并不着急,原来早就做好了打算……
皇帝知齐嬷嬷恐怕一时无法接受,耐心解释道:齐嬷嬷,朕不想像父皇那般,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生的皇子多又有何用,活下来的又有几个?就算活下来的,也不过是斗个你死我活,寻常人家多子多福,在天家多子不过是多了争斗罢了,何况天家的斗争往往使得天下生灵涂炭,朕不想重蹈覆彻。
至于朝堂上深层次的原因,他不便与齐嬷嬷说。
齐嬷嬷沉默无语,皇帝所说的皆是他亲身经历,天家骨肉相残自古有之,他是怕骨肉相残发生在他身上罢,唉,都是先帝造的孽啊,让着孩子苦到如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