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36页(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

姜玉竹跪在冰凉的鹅卵石地上, 她听着曹公公尖细着嗓子念出口谕,一颗心好似渐渐沉进了冰水里。

她悄悄瞥向一旁跪立的太子, 见男子神色无波,眉眼淡淡。

平静到近乎麻木。

虞祭大典上闹出的风波已让京城百姓议论纷纷,陛下不欲声张此事, 担心会有人再提起殿下当年做的那件事,还望殿下莫要觉得委屈...

宣读完口谕后, 曹公公满脸堆笑同太子解释道。

余管事,送客。

詹灼邺语气平淡,转身带着小少傅回到书房。

曹公公,出府的路在这边,您有请。 余管事抬手指向一条长廊,皮笑肉不笑道。

曹公公脸色微僵,他任职大内总管多年,无论到哪一位皇子府上传达皇上口谕,几位皇子对他都是客客气气,以礼相待,尤其是大皇子,不仅会命下人送上精致茶点,还会悄悄塞上一袋子银瓜子。

太子金尊玉贵,不屑同他这种阉人打交道,可太子府里的家奴怎么也鼻孔朝天,像哄撵走一条狗似的赶走他。

走出太子府后,曹公公冷冷剐了眼古朴雅致的府邸,心底耻笑一声。

呸!东宫都住不进去的太子,纵观大燕青史还是头一个,没有母族依仗,空有一身龙血罢了。

再说与太子一起返回书房的姜玉竹。

原本在得知靖西侯在雍州所做的勾当后,她心中满腔热血,恨不得立刻上奏耀灵帝,指出大皇子和靖西侯私下开采石矿,暗中将石炭贩售给匈奴人,并把朝廷拨给陇西马场的银款中饱私囊等一系列罪状。

每条罪状,都足以让靖西侯丢官罢职,不得翻身。

可当姜玉竹听到曹公公宣读的口谕后,得知一夜之间,皇城司就捉拿到虞祭大典的幕后真凶。

一个身居后宫不算受宠的妃子,用美婢女收拢萨满大巫,又悄悄收买宫里干了二十多年的熏工,还能瞒着礼部上下官员设计出这场以假乱真的降神大戏。

这盘棋环环相扣,只要有一步错了,便是满盘皆输。

康妃虽与太子有弑父之仇,可仅凭她一人,难以操控满盘棋子。

可此事关乎到皇家颜面,耀灵帝想要顾全大局,不欲闹得人尽皆知,于是就这样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

更何况,耀灵帝已经惩罚了疏于管教后宫的皇贵妃和失察的大皇子,给足了太子颜面,太子若不依不饶,未免就不识大体了。

姜玉竹正是因耀灵帝和稀泥的态度感到心凉,继而想到她现在把靖西侯和大皇子所干的勾当在朝堂上揭露出来,最终的结果,无非就是多了几个像康妃一样的替罪羊罢了。

毕竟,大皇子乃是朝中百官人心所向,靖西侯手握雄兵,掌管半壁江山。

归根结底,还是太子的根基不够稳。

不过,既然大皇子他们能演好委曲求全,她和太子亦能,甚至能演得更精彩。

姜玉竹黑溜溜的眼珠转了转,突然展颜一笑,笑吟吟对太子道:

殿下这几日因追念先皇后,不小心染上风寒,不如告上几日假,这段时日就先不去上朝了。

詹灼邺看着少年露出的狡黠神色,眸光一如既往宠溺,唇角轻扬,颔首道了声好。

————

太子身体抱恙,一连十日未曾上朝,引起朝中百官议论纷云,更有传言从福宁殿流出来,说皇帝有心废黜太子,另立长子为贤。

谣言传得有鼻子有眼,说是皇帝与太子本就父子情薄,太子因虞祭大典上发生的变故,心中不免加深了对皇上的怨念,二人本就薄凉的父子之情现如今岌岌可危。

为了平息传言,耀灵帝派出几位御医去太子府上看望,御医回来后,都说太子风寒未愈,需要静养一段时日。

半个月后,身为太子少傅的姜玉竹被皇帝单独召见入宫。

金碧辉煌的福宁殿内,耀灵帝端坐在赤金九龙镂雕龙椅上,目光看向跪在殿中央的清秀少年,沉声问道:

太子的病,可有好转?

姜玉竹轻轻摇了摇头,面色平静道:回禀陛下,太子殿下还是老样子,虽说每日都在服用汤药,可身子就是不见好转。

耀灵帝皱起浓眉,凛声道:曹公公那日回宫时,说太子面色极好,怎么转眼间就病了,还病了这么久都不见好?

自从太子抱恙不上朝,朝中原本平稳的局势渐渐打破平衡。

前几日,更是有谏官向耀灵帝进言,提出大皇子年过三十,仍是郡王爵位,看在大皇子这些年兢兢业业帮着陛下协理户部政务,陛下理应将大皇子的爵位晋升至亲王。

耀灵帝驳斥了这个提议,冷言道他当年做了三十五年皇子还只是个郡王。',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