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5页(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

她故意加重嫌弃二字,声音含着讥讽的笑意,并故意舍去后面自私无能四个字,而是顿了顿,加快语速道:我要嫁的,是心明志坚、练达通透之人,若碰不到这样的男子,我宁可去静慈庵,跟隋家大奶奶出家做姑子。

嫌弃我?天大的笑话!王氏差点笑出猪叫声,这个家,嫌弃谁,也嫌弃不到她头上,她反唇相讥,一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谁嫌弃谁还不一定呢!

完美如神的她,不需要自我反思。

晏承恩脸色惨白,这次无需提点,他就听明白了。

父以子荣,子为父贵,这个道理,他终究是明白晚了!

晏然的婚事,之所以千回百折,不止是晏然性格桀骜,泼辣要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的爹叫晏承恩,朝闻街上首席败家子。

晏承恩本是晏家大房——晏庭江的小儿子,七、八岁时,过继给丧妻无子的五房——晏庭海,晏庭海为免不让大哥担心,对这个过继子百般宠溺,纵得他只知吃喝玩乐,一事无成。

又因年幼无知,受兄长挑唆,晏承恩对晏庭海心怀怨恨,认为是他使了手段,把自己从亲生父亲身边强行抢走。因此,晏承恩把败家当作报复的手段,心里始终过不了向五叔叫爹,向亲爹叫大伯这个坎。

直到晏庭海去世,家业萧索,亲兄弟占完五房便宜后,开始有意疏离他,妻孥亦诸多怨言,他才意识到,年少时做了多少荒唐事!

原来血缘亲疏与感情深浅,并无关系;

原来所谓的血浓于水,打断胳膊连着筋,实属无稽之谈。

这些道理,若他一辈子也不得参悟,或许他能快快乐乐地活到终老,可惜,不惑之年,他突然明白了这些道理,他很痛苦。

晏然见父亲颓靡不语,心里又有些不是滋味,可转念想起过往,还是狠下心来,禀道:我今日去静慈庵看望隋夫人,天寒风急,我要早些出发。

说罢,她转身欲走,谁知身后的人,死死拽住她的手腕。

晏然一脸无奈地回头道:爹!你又想说什么?

天寒地冻,还是在家……晏承恩支支吾吾,他不想让晏然上山,他一篮子父爱补救计划还没开始呢!

晏承恩侧脸看王氏,企盼猪队友劝说两句,可王氏还沉湎于不能与沈家联姻这件憾事上,哪里顾得上晏承恩的请求。

三方僵持间,管门小张,带着一身凉气,跑上来禀告,沈大人来访。

堂上三人,惊愕的脸孔像冻住般,许久后,王氏不敢相信地问道:沈大人?沈山?

是,对门的沈府公子。小张笑着说。

他来做什么?不是想跟我家划清界限吗?晏然撅嘴,心中怏怏不快。

【下文提要】

一去经年再相逢,心已变,境已迁。

第3章 03感情要早些培养

沈家与晏家一街之隔,祖父辈交情,沈家世代匠户,其家发迹要追溯到洪熙元年的京城地震,一夜间,屋舍倾圮无数,匠户紧缺,沈山祖上是踏实肯干之人,深受工部尚书赏识,被举荐进京,参与京城皇宫修葺,自此,建立人脉根基,门楣渐显。

沈辙——沈山之父,为人淳笃,依先君人脉,以技能入仕,仗京城望族姜家帮衬,一路高升,官至工部左侍郎,后娶姜家女儿姜贞为妻,姜贞知书达理,亦颇贤能,二人育有一子,单名山字,字博彦。

沈山比晏然大四岁,自幼,姜贞教育他,家族显达,非一人一代之功,而需世代薪火相传,奋飞不辍。做为沈家独子,要锐志功名,万不可玩物丧志,荒废学业。

沈山谨记母亲教诲,加上天性聪明,人又刻苦,十岁成章,十四岁中举,十七岁随父进京历练,二十岁以进士身份入翰林后沈家门楣始大。

沈山一路顺风顺水,如今是文选清吏司的郎中,正五品,赫赫履历,无量前途,良好家世,一等相貌才华,无疑,他是金陵城所有丈母娘眼中的金龟婿。

晏沈两家的关系全靠晏家老太爷维系,晏老太爷去世后,按理说,孙辈不理祖辈交情,也无妨。

故沈山拜访晏家,虽是情理之中,但是意料之外。

晏承恩再次确认来访者是沈大人后,嘴角扯出一抹浅笑。

王氏见他一脸痴像,便知早上苦口婆心的教导,算是白费了,心里这么想着,嘴上却对金妈说:快看看我的妆面,可否见得了贵客?我这钗没歪吧?

没,没,我给奶奶照照,说话的金妈是王氏最信任的老仆,她从袖兜里掏出一面小铜镜。

晏然鄙夷地看了她们一眼,转头对晏承恩道:我现在这个模样,就不见沈公子了,免得让我娘扫兴,她晃着晏承恩的胳膊,吐舌撒娇。',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