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53页(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

此人毫无疑问就是李怡的母亲——光王太妃郑氏,却被太皇太后轻蔑地唤作郑婆?!

一阵寒意瞬间窜过晁灵云的四肢百骸——她对李怡要自己深入兴庆宫的目的,已经隐约有了不祥的预感。

第023章 朝云引

李怡想要对付的人,一定就是郭太后吧?

想想也情有可原——若换做自己,别人如此羞辱她的母亲,她老早就将对方打得满地找牙了。哑巴王也是可怜,还得绕着弯子变着法地帮助郑太妃,这样一想,晁灵云简直同情李怡。

当然,同情和将自己赔进去,那是两码事。

晁灵云在心里暗暗嘀咕,胡思乱想了一会儿,就听见内侍来报,说是宋尚宫已奉召前来花萼楼晋见。

晁灵云顿时好奇心大盛,望着进门的方向盼了好一会儿,便看见一位鹤发童颜的年迈女官徐徐从门外走了进来。

尚宫宋若宪如今已年过花甲,早在德宗贞元四年,她与自己的四位姊妹便入宫做了女史。其后漫漫四十余年,姊妹五人无一出嫁,在深宫中耗尽了一生芳华。

如今四位姊妹相继逝去,宫中只剩下宋若宪一人,负责教授中宫嫔妃,司掌文籍表奏。

晁灵云从没见过这般气度不凡的老妇人,与盛气凌人的郭太后截然不同,宋尚宫的仪态中有着被岁月洗练出的宁静和蔼,令人肃然起敬的同时,又觉得温暖可亲。

郭太后默默看着宋尚宫走到自己面前,不卑不亢地行礼,心中便隐隐感到不快。

她出身名门,一生骄傲恣意,鲜少有人敢对她直言训诫,宋若宪便是这为数极少的人之一。在她还是广陵王妃的年月里,宋氏姊妹就以先生自居,没少对她摆出一副师长姿态。

如今四十年过去,她已是极尽尊荣的太皇太后,宋若宪却依旧用这种堪称挑衅的态度对待她,令她一见此人,便觉得眼睛里像进了沙。

宋先生,元真娘子近日编出了一套相和大曲,打算请你写相和歌辞。郭太后在上座睥睨着宋若宪,倨傲地笑道,先生既然文擅雕龙,就不要推辞了吧?

郭太后这一番话,听得元真和晁灵云都有点傻眼——虽然她们的确是这个意思,但是这话从郭太后嘴里说出来,怎么听着就那么刺耳呢?

相比师徒二人的尴尬,宋尚宫却是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回答:太皇太后开口,老身敢不从命?

如此甚好。郭太后快活地笑起来,抬手指了一下晁灵云,元真娘子说她是受了这位弟子的启发,才想要编一套相和大曲。所谓择日不如撞日,不如现在也让她启发启发宋先生吧。

此话一出,晁灵云已是呆若木鸡,元真慌忙向郭太后下拜,告了一声罪:太皇太后恕罪,奴婢今日来得匆忙,没让弟子准备舞衣与刀具,此刻恐怕难以舞刀……

无妨,郭太后打断元真,径自望着宋尚宫,笑道,宋先生一向慧眼识人、观照内心,不会只着眼于外在,我说的可对?

太皇太后谬赞。宋尚宫客气了一句,慈蔼的视线落在晁灵云身上,淡淡一笑,这位娘子就是元真娘子的高足吧?老身年事已高,耳聋目昏,不劳烦娘子舞刀,但求能与娘子在末座一叙。

话音刚落,不等晁灵云回应,郭太后已即刻吩咐左右:来人啊,给宋先生与晁娘子看座。

晁灵云就这样跟着宋尚宫坐上了宴席末座,整个人糊里糊涂,完全不知道该做什么。

宋尚宫却是气定神闲地抓起她两只手,仔细看了看,笑着问:娘子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惯用何刀?

晁灵云被她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仿佛沐浴在暖洋洋的春光里,陶然回答:回宋先生的话,奴婢名叫晁灵云,今年十七岁,惯用吐蕃弯刀。

听娘子口音,似乎不是长安人?

奴婢是在蜀地长大。晁灵云老实承认。

宋尚宫点点头,话锋一转,忽然问:娘子今晚用过饭没有?

晁灵云被她一问,肚子顿时就有点饿,赧然回答:不瞒先生,奴婢还不曾用饭。

那我们就边吃边说吧。宋尚宫吩咐侑酒的宫女摆上饭菜,一边含笑看着晁灵云大快朵颐,一边与她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老身一辈子从没离开过长安城,娘子和老身说一说蜀地的风光吧。

一提起家乡,晁灵云便停下筷子,兴奋地对宋尚宫说:其实奴婢也不大能说得好,反正那里的山特别特别高,从山下看就像能碰着天似的。山上时常下雨,一到雨天整个山头就被乳白的云雾笼罩着,湿气特别重。对了,奴婢的假母曾教奴婢读诗,奴婢读到李太白的那首《蜀道难》时,便觉得蜀地险峻奇绝的山水,尽在那首诗中。',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