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竟相和大曲再难,总难不过上阵杀敌吧?这样一想,她又自信起来,向元真保证:弟子一定竭尽全力,不辜负师父的栽培。
第012章 郑中丞
师徒二人等了一会儿,就见宝珞与一位抱着琵琶的娘子并肩进入舞馆,笑吟吟地向她们走来。
元真连忙笑着迎上去,一边与郑中丞寒暄,一边向她介绍自己新收的弟子。
郑中丞二十来岁的年纪,肌肤白净得如粉雕玉琢,越发衬得她目如点漆,鬓发如鸦。她微笑着打量晁灵云,见她乖巧地向自己行礼,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活泼矫健的灵气,便知道她是根好苗子,不禁恭维元真:恭喜娘子,又收了一名好弟子。
元真听她这般说,立刻放心了一半:玉不琢不成器,我这弟子,还请郑中丞不吝赐教,多加雕琢。
娘子客气了,郑中丞笑道,承蒙娘子看得起,特意邀我度曲,我也少不得逞能献丑了。
郑中丞这是答应了?元真笑嘻嘻地挽着郑中丞的胳膊,在她耳边小声哀求,这次我打算编一支相和大曲,若没你帮忙,我就要没脸做人了!
郑中丞听了元真的打算,不由大吃一惊:娘子莫非在与我说笑?不是说好了,为你弟子的弯刀舞度曲吗?
站在一旁的宝珞也是脸色一变,慌忙撇清:郑中丞,我真没骗你!师父,你怎么忽然变卦了,这与原先说好的不一样啊!
元真慌忙竖起食指放在唇上,嘘了一声,示意她俩噤声:给我点面子,别大声嚷嚷啊!在你们来之前,我和云容斗了两句嘴……然后就变成了现在这样。
宝珞一听就明白过来,朝她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师父,你怎么又这样!
郑中丞看了看愁眉苦脸的元真,忍不住扑哧一笑:罢了,如今后悔也无用。晁娘子,请你先舞一遍刀给我看看吧。说罢她走到舞筵下的奏乐席坐下,解开织锦琵琶袋,取出一把镶螺钿的紫檀木琵琶,抱在怀里一边调音,一边等晁灵云舞刀。
元真喜不自禁,赶紧凑到郑中丞身边坐下,小心翼翼地问:你这是答应帮我了?
郑中丞瞥了她一眼,笑道:你别开心得太早,这次你欠我的情,以后我肯定要向你讨回来的。
你放心吧,你这份大恩,以后我一定报答!只顾高兴的元真不假思索,张口就答应。
晁灵云深知这是自己获得郑中丞认可的唯一机会,不敢怠慢,登上舞筵专心致志地又舞了一次刀。
郑中丞在舞筵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晁灵云的刀法,按在弦上的手指不时弹拨一声,犹如摸索,又像应和。
不知不觉一套刀法舞完,郑中丞对着晁灵云点点头,又道:请晁娘子再舞一遍。
晁灵云以为她还想再看一次自己的刀法,点头答应了一声,聚精会神再一次扬起手中的弯刀。
不料这一次,舞筵下竟骤然响起一阵铿锵的琵琶声,乐声追随着她的动作嘈嘈切切、抑扬顿挫。
一时台上台下,弯刀与琵琶互为呼应,两种技艺在时空中交汇,犹如两个注定彼此吸引的人,相逢的一瞬间便从此密不可分,时而如嬉戏的密友,时而像厮杀的仇敌,可谓声色双绝。
舞馆里一大半的人都停下了自己的练习,悄然聚拢在舞筵四周,欣赏眼前这难得的一幕。
远处正领着弟子排练的云容银牙暗咬,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揪住几个中途分神的弟子,指桑骂槐一通。
此时此刻,舞筵上的晁灵云沉浸在琵琶声里,舞刀的动作越发凌厉。乐声放大了她的每一丝情绪,她仿佛听见一道声音不断在她耳边萦绕,向她提问,而她则以刀代口,用心作答。
当她酣畅淋漓地结束最后一个动作,郑中丞的琵琶声也戛然而止。
舞筵四周沉默了一瞬,下一刻便掀起潮水般的喝彩声,将晁灵云与郑中丞淹没。
晁灵云站在舞筵中央,气喘吁吁地望着郑中丞,与她四目相对,眼底情不自禁涌起一阵泪意。
她知道自己为什么想哭,就像她不用开口就已经知道,郑中丞是自己的知音。
郑中丞坐在舞筵下,默默与晁灵云对视,偏偏这时一道兴奋的聒噪声在她耳边炸响,让她不得不分神应对。
你这曲子实在太妙了!怎么样,我这弟子的刀法真的很不错吧,否则你哪能这么快就有了曲子?这次我们一定能编出一套流芳百世的相和大曲,我的判断一向不会错!元真犹如向人炫耀珍宝一般,兴奋地说个不停。
郑中丞无可奈何地瞪了她一眼,忍不住顶了她一句:你这个舞痴,除了跳舞,心里就装不下别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