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步于天子台下,这一百多人的队伍,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陛下,人已带到。
居高临下的向下看去,两行队伍站立在甬道上。
一排是昨晚活捉的叛军乱党,在他们每个人身边,都站着一个锦衣卫。
昨夜京都叛乱,叛军悉数被剿。这些人,乃是活捉的越国贼子。正是这些狡诈的越国贼子,屠害我大汉无辜百姓,谋杀各国使臣,意欲陷害我大汉,引起诸国战乱。你们说,应当如何处置。
秦狄大声询问,顿时引来众人的愤怒。
杀,杀,杀。
待到众人安静下来,秦狄大手一挥。
即便杀了他们,也难以抚慰亡灵。越国,边陲小国,胆敢擅自入侵我大汉疆域,屠害无辜生灵。其狼子野心之狠毒,人神共愤。
朕决定,要为这些无辜丧命的百姓讨回一个公道,派兵征讨之。
今日,朕便要用这些越国贼子的血,来祭奠那些死去的无辜亡灵。用他们的血,来祭我大汉战旗。
杀,杀,杀。
阵阵咆哮声回荡,范老一个手势,锦衣卫手起刀落。
一个个人头落地,鲜血喷涌,染红了通往天子台的甬道。
昭告天下,朕,要讨伐越国。
说完,秦狄迈开大步,从天子台上走下。
对于满地的尸体,血迹,秦狄视而不见,径直从他们的尸身上践踏而行。
他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大汉,无所畏惧。
在秦狄的带领下,众人依次踏血而行。
一百多具的叛军尸体,硬生生的被踩成了肉泥。
回到延禧殿,秦狄总算是松了口气。
陛下,当真要征讨越国?
怎么?你有什么疑虑?
秦狄端起桌上茶杯,一饮而尽,随后看向身前焦虑魏征。
陛下,越国边陲小国而已,现在局势不稳,耗费国力征讨,似有不妥。
臣斗胆,请陛下收回成命。
秦狄将茶杯缓缓放在桌上,闪过冷笑。
哼,天子之言岂能随意更改,长此以往,天子威严何在,这话,似乎还是你说的吧。
放心吧,朕只是说了要征讨,并未说何时出兵。
魏征闻言,若有所思。
陛下圣明,京都叛乱之事,以及使臣被杀,所有的矛头,全都指向了越国。如此一来,对天下和诸国,都有了一个交代。
陈松一语道破其中玄机,魏征闻言,恍然大悟。
魏征:此计谋真乃一箭双雕。
陈松:非也,陛下可一箭多雕。
魏征:此话何意?
陈松:今日陛下登基大典,各藩王只派来了使者,却无一人到场。由此可见,他们眼中,已无大汉。
陛下可下旨各藩王,命他们共同出兵征讨越国。若有不从者,便是公然抗旨,其罪行不言而喻。
听他说了这么多,魏征却皱起眉头,在他眼中,能够和平解决的事情,还是不要动用武力为好。
陛下,臣以为,可派遣使者,对各藩王进行安抚,巩固朝廷政权。若强行动武,战火重燃,受苦的还是我大汉百姓。
魏征的话,秦狄又何尝不知。可是现在他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能不能安抚,而是人家现在都不来见你。
身为一国之君,总不能跑到藩王的封地,去见他吧。
每次的旨意下达,各藩王也都回应。态度诚恳,推脱的理由也都合情合理,但就是无动于衷。
嘴上的表态,秦狄不需要。他需要的是,真正的君臣一心。而且按照前世的阅历来看,这种分封制度,迟早都会出事。
放权容易,想将放出去的权势拿回来,难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