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叉腰瞧着,眼角似笑非笑。
她这就过来给儿媳拽走,敷衍那妇人道,是吗,原来有这回事啊,那多谢你告知了。
走出没两步,李七巧就小声担忧道,娘,这可咋办,我看附近几家铺子,确实没那么红火,咱在这儿做生意,不会赔钱吧。
冯氏笑而不语。
只拉着她闲逛了一圈。
娘?咱去哪儿啊?李七巧正觉疑惑。
冯氏拍拍她肩膀道,不急,娘教你怎么长个心眼,你跟娘过来。
不远处的街角,有几个小贩挑着货筐,正在停下歇息。
冯氏打量了一眼,挑了个面相老实的,这就上前要买两把扇面。
小贩惊喜极了,难得有大冬天买扇面的,忙挑了两个做工最细的,两位夫人拿好,一共二十文。
冯氏笑着接下,顺口问道,你们平时走街串巷的卖,经常在这一带吆喝吧。
那可不嘛。小贩自豪起来,笑出一双兔牙,也就是我们几个,卖的货物文雅些,才能被官府允许在葳蕤巷附近卖货,若是换成那些卖烧饼、包子的,想来还来不成呢。
看出这货郎健谈,冯氏就从钱袋子,掏出了三十文给他。
多的十文钱,算作你的赏钱吧。冯氏这便说道,我还想跟你打听个事,你知道多少,就照实了给我说多少就成,我家在葳蕤巷这条街盘了个铺面,想做些卖书画生意的,你可知这一带这种买卖好做不好做?
握着多出的铜板,小贩满眼喜色。
走街串巷不易,冬日里挣钱更是不易,难能有给赏钱的,他怎会不痛快回话。
这位夫人,您问我算是问对人了。小贩把钱揣进腰间,激动地蹦两下,我常盼着有一家自己的铺面,所以闲了就盯着这些商铺看,坦白说,在葳蕤巷做文墨买卖,远不如那些开酒楼、茶馆,和卖胭脂水粉的红火。
毕竟酒菜妆物,大多数人都用得到。
可书啊册啊的,可就不一定了。
不过。小贩又话锋一转,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里可守着葳蕤巷,生意再怎么也不可能不赚钱。
李七巧忙指了自家铺子,是吗,可我怎么听旁人说,那家铺子换了三个东家,个个都赔的兜比脸还干净呢。
小贩一看就乐了,这倒不会,除非是那人蒙你的。
李七巧脸上一红。
这才知自己问错了人。
小贩心眼好使,又继续给姜家出主意。
不过,说到底,此处卖墨宝、纸册的铺子太多了,因租金高,又卖得贵,所以生意相对差点,您家要是卖墨卖纸,我还真不建议您做
最好能卖些同行没有的东西,比如街角第一家,卖的是京城名家字画,旁人家都弄不来,他家生意那好得出奇,您家可以学学。小贩认真道。
冯氏和李七巧一听,便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