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娃娃想要取而代之
秦晚打量着他那张清贵俊美的脸:说说。
魏晋南北朝时间,我国的傀儡文化,传到了倭国。殷无离的声线很好听,讲起这些故事来,就像是信手拈来:到了明朝时期,人偶在倭国武士家族和贵族阶级中地位非同一般。
他们认为人偶都是有灵魂的,它们不仅能抵抗厄运,还能鼓舞士气。
殷无离说的漫不经心。
秦晚却听出了问题的关键:怎么就突然认为人偶有灵魂?
具体很难验证,不过是有个故事,据说是有位要出远门的哥哥,担心妹妹会孤独,便带来了一个木偶娃娃回家,妹妹很喜欢那娃娃,睡觉都要抱着它,就连吃饭都会给它准备一个餐位。
甚至还给那娃娃取了名字,着迷了一般,可没过多久,那妹妹就生了一场大病,谁都没能治好她,在妹妹死后,家人为了让木偶能陪着她,将其一起送去了寺庙,受僧人供奉,这时奇怪的事发生了,那娃娃的头发居然随着时间的变化一直在长,甚至连娃娃的长相也越来越像那位妹妹。
于是后来便有了娃娃显灵的传说。殷无离说的不紧不慢:并且还被一些人奉为了神明,毕竟那娃娃出自古刹佛寺。
秦明昊听到这,大脑都有些混乱了:意思是那娃娃听了僧人念经,就有了佛性?
不对。秦晚确实聪明,单单听就发现了这个故事里存在的逻辑错误:假如娃娃真能替人阻挡厄运,那女孩就不会在接触到它之后,就突发大病,不治身亡。
那娃娃并不是到了寺庙,才活的。
而是从一开始接触女孩时,它就在吸取女孩的一切。
人偶最忌讳把其当成活物。
可女孩显然早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有些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