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6节(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不知何时偷偷跟在她身后进屋的施云声:……

施云声嘴角一挑,语调讥诮:小孩子最好不要看什么?你被吓到的样子?

他在狼群长大,没被寻回施府时,过的是茹毛饮血的日子,怎么可能害怕血肉。

只有施黛会将他看作小孩对待,嘘寒问暖还不够,连稍微血腥些的画面都不愿让他瞧见。

浓郁腥气扑面而来,施云声默不作声,看了看施黛发白的脸。

她显然很不适应这种味道,蹙眉捂着鼻子。

麻烦。

沉默一会儿,小孩沉着一张脸,抬手于半空轻轻扇动,带来几缕清爽微风。

仿佛只是他自己觉得太腥,一边扇风,一边小声冷哼:难闻。

哪有狼族不习惯血腥气的。

施黛刹那了然,抿唇笑笑,往他身旁凑了凑。

卧房狭窄,空间被腥气填满,如同发酵的罐头。

一具男性尸身横躺于地面,皮肤被一刀刀反复割开,右手似被野兽啃咬过,掌心消失无踪。

死者名为陈书之,今年四十有五。

都说术业有专攻,阎清欢今夜战战兢兢这么久,面对这具堪称狰狞的残尸,竟渐渐放松下来。

淡紫云雾状小块尸斑,尚未有铜钱大小……

将狐皮大氅脱下,阎清欢毫不在意地面污血,小心翻动尸首:此人遇害约莫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

施黛:我们从镇厄司动身前往昌乐坊,恰好是半个时辰之前。

他们之所以赶到昌乐坊,是有人来镇厄司报官,声称在芙蓉园见到了新的志怪故事。

想必在那时,凶手已经对死者下手了。

伤口出血极多,喷射状。

阎清欢垂首,借着烛火,端详尸体上的数道血痕:血口边缘收缩,是生前形成的伤势——此人活着的时候,就被一刀刀割破血肉了。

临死之前,这人受过难以想象的折磨。

前胸、脊背、手臂、大腿,每一处肌体皆被锐物切割,宛如凌迟。

阎清欢学医多年,对尸身枯骨屡见不鲜。无论瞧上去有多瘆人,不过一滩血肉罢了,不像活人和厉鬼,能眨眼间要他小命。

脖子上有条勒痕,色泽深红,乃死前所致。至于手脚和小腹的撕扯伤……

阎清欢道:应该是他死后,被妖鬼分食形成的。

什么仇什么怨啊。

一名镇厄司同僚双手环抱,轻嘶一声:生前千刀万剐,死后还要被妖邪啃食。

昨日永庆坊中,尸体同样凄惨。

江白砚道:凶手将死者折磨至遍体鳞伤,并剥下他的皮。

虐待死者,说明积怨已深。

啊——

施黛恍然:昨天被傀儡师张贴的志怪故事名为《画皮》,死者被剥下了皮肉。今日的故事是《缢鬼》……死者脖子上,恰好有条勒痕。

原来这些故事不仅昭示着被傀儡术操纵的妖鬼,还明示了被害人的死法。

这还真是,阎清欢眼角一抽,嚣张。

放眼整个大昭,行事如此猖狂的凶手能有几个?那些志怪故事大大咧咧往城墙上一贴,几乎摆明是在同镇厄司挑衅:

有本事来抓我啊。

今晚被这样一闹,明天恐怕整个长安城都能知道,有人在依照鬼故事杀人了。

镇厄司同僚长叹一声:我们把昌乐坊里里外外搜寻过一遍,傀儡师压根没留线索——妖魔鬼怪蜂拥而至,将那家伙的气息全盖住了。

这要怎么查?

施黛想了想:今天贴在芙蓉园的纸,你们撕下带来了吗?

他们听人报案,火急火燎来了昌乐坊,没来得及去看看芙蓉园里的志怪故事。

同僚听罢点点头,朝窗外低呼几句,没过多久,有人送来一张薄纸。

纸张纤薄,有些粗糙,并非纯粹的白,而是泛着浅黄。

纸上的字迹苍劲有力、铁画银钩,内容与报案人所言大差不差,是冤魂索命的传统剧情。

江白砚伸手,轻捻纸页:纤草纸。

不爱念书的施云声听得云里雾里,用惯了名贵宣纸的阎清欢一脸茫然。

纤草纸以皮料与草茎制成,色黄微韧,薄如蝉翼,极为罕见。

江白砚低声:纤草纸产于长安周边,因造价高、书写困难,很少有人再造。

总而言之,就是成本高,品质差,已经退出市场。

施黛立马明白他的言外之意:

傀儡师如果单纯只写故事,用街边随处可见的麻纸就好。特意选用市面难寻的纤草纸……是不是说明,这种纸有特殊意义?

江白砚安静看她一眼,轻轻点头:明日,我去查造纸地。

在房中继续待了会儿,好不容易能离开,施黛走出院

↑返回顶部↑

落,长长出了口气。

夜里微风醺然,一轮明月当空。

因有镇厄司出面,不久前游荡于此的妖魔邪祟尽数消散,长街总算恢复往日静谧。

你就是施黛?

身后响起清亮女声,施黛循声望去,是个着火红石榴裙的年轻姑娘。

这姑娘浓眉大眼,眉宇肆意张扬,双手环抱将她细细打量:我名柳如棠,隶属卯司,是沈流霜的朋友。

一晃眼,施黛看见盘旋于她脖颈上的一条白蛇。

是我。

施黛含笑点头,好奇道:这位是,柳仙?

大昭以东以北,常有生灵修炼成精怪。

人们将此类精怪称作仙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狐黄白柳灰——

狐狸,黄鼠狼,刺猬,蛇,老鼠。

修炼成仙,需要大量修为与功德。

如果仅仅久居深山,连半个人影都见不着,功德难以积累。于是不少精怪会寻一名有缘之人,以请仙出马的方式,与那人一同驱邪祟、除灾厄。

恰如俗语所言,出马不为名与利,救苦救难在世间。

被人一眼认出身份,柳如棠脖子上的白蛇轻吐信子,低笑一声,嗓音幽幽:正是。你唤我白九娘子就好。

我已问过附近住民,死者是个教书先生,并无家眷。

柳如棠挑眉笑道:怎么说呢,这人平日里深居简出,性子虽然孤僻,但还算循规蹈矩。听说他被杀害,街坊邻里都觉得诧异。

白九娘子眼瞳骨碌碌一转:哦?是吗?

施黛:……

二位不是一起调查的吗?您能不知道死者是个什么人?上这儿捧哏来了?

阎清欢回想看过的话本子,这种时候,就应该说上一句——

阎清欢挺直腰杆,迅速代入角色:死者可有仇家?

并无。

柳如棠摇头:不过听邻居讲,他很怕血。

白九娘子嘶了声:等会儿,怕血?

阎清欢:……

怎么感觉这蛇,抢了他的台词?

正是。

柳如棠:曾有几名小孩在街边打闹,一人摔破脑袋,流了点血。死者碰巧经过,被吓得跌坐在地。有邻居好心上前询问,他只说是从小就怕血。

一点儿血就把他吓成这样?

白九娘子睁圆双眼,尾巴一晃:嚯,这种事儿,没听说过!

一句话说完,一旁的施黛已摸摸下颌,神不知鬼不觉加入其中:巧了。这种事儿我听说过。

白九娘子:哦?您来来!

阎清欢:…施黛你怎么就顺利融入了?!

施黛道:我曾在古籍中看过,要是某人经历一场难以承受的大事——譬如目睹他人遇害、自己遭遇危及性命的威胁、或是被残忍虐待,当情景再现,此人会表现出极大的回避姿态。

其实不是古籍,而是二十一世纪的犯罪心理学科普书,在报名警校后,施黛认真翻阅过。

这种下意识的回避,被称作创伤后应激障碍。

施黛继续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再打个比方,一个人要是溺过水,此后见水,很可能感到惊恐与窒息。

这个比喻言简意赅,阎清欢立马想通:死者怕血,所以他曾经……见过很多血,不,很可能见过一场鲜血淋漓的惨案?

对啰。

施黛打了个响指:再往深处想,说不定那起惨案,正与死者被害的原因有关呢?

她说着一顿:不过说得再多,不过是猜想罢了。要想顺藤摸瓜查明傀儡师的真实身份,还得依据江公子的办法,看看纤草纸的来源地。

可惜死者的魂魄已入地府,没法子召来当面对质。

↑返回顶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