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不相信任何黑暗中的声响,他们时刻警惕四周。
在那个年代,他们也变成凶险的野兽。
不是为战斗,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毁灭。
在月亮的冷眼之中,这支队伍麻木而绝望,只在偶尔,会响起充满童真的歌谣。
……
在西北部的大山之中,曾经住着一位人间逍遥仙,
也就是后来人们尊称的冰玉赤松真君。
赤松仙君乃自在逍遥仙,博闻强识,怀有一颗悲悯救世之心。
他接纳了丢失家园流浪在外的归离原的子民。
凭借着大山的地形优势,筑起能够抵御大水冲刷的工事;修起藏匿在大山内部的安全屋。
来自东边的海之部族穷追不舍,却被宏伟的大山挡住了路。
海的子民威胁在此驻守的两位仙君。
仙君却不以为意,抬手间,
风云变幻,移山倒海。
率领归离原的残民,合仙、民二者之力,殊死搏杀。
有的儿郎带着卷边的铁锹冲进冰冷的海中,再也没有上来;
有的儿郎喘着垂死的喘息,挣扎着抚摸路边的小花。
他们无暇感受悲伤。
他们没有悲伤的权利。
他们之中,有的人还很年轻。
他们叫喊着,奔跑着,有许多倒了下来。
有的一面流着血,一面冷静地将长矛掷出。
他们知道:他们不能只依靠仙人的力量,
他们的未来必须由自己来夺取;
他们必须战斗,
他们不能退缩。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是一段由无数条生命镌刻的史诗,
这是归离原的残民用自己的血肉修筑的通往未来的道路。
陆地从来不是海之子民的主战场,
海水抬头仰望坚不可摧的山峦,悻悻离去。
人们彼此相拥,无言哭泣。
他们应该喜悦,心中却有更多悲戚。
人们身着黑衣,举行盛大的葬礼。
葬躺在山间的不知名的儿郎,葬他们苦难的前半生。
灰烬之中,孕育新生。
药君亲尝百草,悬壶济世;
雨君降下甘霖,手植魂香。
玉,是人的美称。
沉睡在沉玉谷中的,是玉,也是人。
每年魂香花开,人们便会举办祭典,
那段苦难的时光,大山之中的子民将永远铭记。
经过很多个日升月落,祭典逐渐演变出在祭典之日奉茶的习俗。
祭典,也拥有了一个名字:奉茶典仪。
奉茶典仪,奉的是茶,也是对先民的无限崇敬与怀念。
药泽观中身体的一起一落间,是久历时光而不消弭的情感。
这是对仙人的感激,对先民的感怀。
这份情感,
会如酿的酒一般,随着时间愈发浓醇。
第46章 间章:沉玉遗事录
如黑云般的大海退去,留下遍地残垣。
躲在山中的人们终于重新双脚踏在地面之上。
她们忍着心中的哀痛,将躺在山间的儿郎带回入土为安。
满地都是被折断的器具,入目都是苍凉的悲壮。
[还有……活着的吗?]一个阿婆颤颤巍巍地在山间行进,声音带着压抑的哭腔,手不住地拍着大腿:[还有活着的吗?!]
没有人回应她。
一开口,眼泪必然会顺着脸颊流下。
她们怕惊扰了英灵,不肯放声哭。
[有一个!有一个!]
不远处传来惊喜的声音。
人们纷纷顺着声音跑过去。
一个年轻的姑娘蹲在地上,用手扒拉着一个昏睡着的小少年身上的土,声音激动得有些发颤:
[这个小娃娃还活着!快来救他!送到真君那里去!]
黑发的小少年浑身是血迹,静静躺在山间。
[这又是谁家的娃娃……]看着也就十三四岁。
[这要是让他家爹娘看到了……不得心疼坏了……]
力气比较大的女娘将小少年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自告奋勇道:[我送到真君那里去!]
黑发的小少年紧闭着双眼,气若游丝,像个人偶躺在人怀里。
……
小少年在鬼门关晃了一圈,终于重新睁开了眼。
躺在他身旁的还有不少年轻儿郎,正压抑着呻吟声。
少年睁着死寂的眼睛,直直地看着简陋的屋顶。
这里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地狱了吧……
你看,周围的人大多情况凄惨;你闻,空气中还弥漫着血的味道。
自己不会再让妈妈烦心了……真好。
少年静静躺在草席上,像个死去的人偶。
长相精致却也死气沉沉。
这里是救苦渡厄真君临时搭建的救助点,前来帮助的小女娘按照惯例进来观察伤员情况。
她看到了昏睡已久的少年睁开了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