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招,可谓是正中赵家要害。
就算赵家有钱,但在煤炭低成本,产量大的优势下,仍旧会被抓住弱点。
而有的时候,在商场上,只要有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被对方抓住,然后让人万劫不复。
白初也赞同地点了点头。
王妃所言极是,木炭本来就贵。
既然他们想要对付我们,那我们就让他们见识一下我们的厉害。
咱们两文钱一份,还能赚一笔,他们三分一份,就至少要亏十分钱。
此消彼长,我们就可以将这场战争,扩展到整个北方,甚至是整个大明。
这样的话,他们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赵家的财产也会越来越少,最终倾家荡产。
到时候,赵家的一切,都会被我们收入囊中。
老僧接着说道:
燕王,你大可借此机会,将此事禀报皇上。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个家庭都有煤取暖。
而有人却暗中下黑手,还望皇上彻查此事。
如此多管齐下,赵家用不了多久,就会支撑不住了。
要是让皇帝知道是赵家从中作梗,到时候不管赵家的后台有多硬,最后也只能成为替死鬼。
朱棣听着幕僚们的劝告,眼前一亮,高声道:
好,诸位真乃吾之子房,萧何。
从今日开始,老和尚会继续招兵买马,这件事,稍后我会向父皇汇报。
王妃继续派人,在北边的各个地方,物色可以合作的商人。
高炽和白先生继续招募流民矿工,煤炭的产量还要继续扩大。
今年的雪还没下,等下完了,怕是会更冷,到时候煤炭也未必够。
增加产量,确保这个年头,北方的百姓能够有个暖和的新年。
众人闻言,便各自散去。
转眼间,又是数日过去。
随着越来越多的商队离开西山,北地的第一批商人也都找到了,燕王府也开始将煤运到了那里。
第一批物资,分别是:通州、蓟州、锦州、真定、北平周围三十余座城池。
这些地方的炭块前些时日,都被赵彦收走了,现在正是煤炭趁虚而入的好时机,迅速填补了市场的空缺。
与此同时,赵承允、赵承弼等人也收到了一批来自南方的木炭。
燕王府的煤铺与赵氏木炭,又在北平府展开了一场新的血战。
这一年的冬季,对于北平府民来说,确是一件快乐的事。
前几年,很多人都是因为买不起木炭,被活活冻死的。
有钱买木炭的人,都是省吃俭用,才能维持生计。
但是今年不一样,因为燕王府的煤炭强势入局,让两大势力在十一月份开始的时候,陷入了一场激烈的价格战。
人们早早的就已经在自己的家中储备了足够的取暖之物,有木炭的,自然也有煤炭。
毕竟大家都发现,用炉子做饭,确实很方便,但要用炉子就要用到蜂窝煤,这就是产品粘性。
可以说,从一开始的价格战,就已经决定了,煤炭会变得更火,赵氏木炭如此坚持,只会让它更快的走向灭亡。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