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阿哥点头,他也不是浮躁,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就是觉得弟兄们都挺好笑。
过了两天,大家重新回到了畅春园,海棠就着手准备离开了。
在走之前,她打算在郎惠园宴请太后和德妃,请她们去住几日。德妃和上次一样只去玩一日并不住下。
因此太后第一日不张罗着游园,把时间和园子让给德妃婆媳。
这次和上次来完全不一样,畅春园是水多,虽然不是湖光山色,也是风景秀丽,开阔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郎惠园是树多,从高到低,从鸟鸣到花香,讲究一个层层叠叠。这也就是康熙觉得不舒服的原因,处在其中如入丛林,虽然是一步一景,但是因为树木花卉遮挡了视线,令他不能尽在掌握,有种被困住的的感觉。
此时气温升高,阳光从树叶缝隙里中照射下来,各处亮堂堂的,到处鸟语花香,德妃进入这样的园子顿时觉得处处都好,十分喜爱。
哎呦,这时候再看,这几十万银子没白花,你四哥也没白费心思,这地方好啊。
海棠和桂枝一人搀着德妃的一条胳膊,后面是四福晋和六福晋扶着宫女嬷嬷的手慢悠悠的跟着。远处有马车,防着体力不支的时候还能坐上逛园子。
桂枝就说:这钱花到哪里哪里好看,回头四哥和六哥的园子修了,您再去看也好看。
德妃看了桂枝一眼没说话,惠妃去过几次大阿哥的园子?宫里的妃子哪里能随意进出,自己跟着来这里看看转转,已经是因为女儿与众不同了而特意破例了,别的也求不来了。
海棠说:额娘,前面有花,还有亭子,进去歇歇吧。
走吧,让你嫂子也歇会。
四福晋和六福晋纷纷说不累,但还是一起入了亭子里休息。
海棠在亭子里给她们斟茶,因为四福晋和六福晋是孕妇,茶水都很淡。
海棠算着日子,把杯子捧着递给六福晋后说:我要是没事儿早点回来,说不定能赶上六嫂子生产。
德妃翘着带指套的手指端着茶盏轻轻的吹了吹浮沫没说话,她到现在都不搭理六福晋。六福晋跟着可以,在她跟前晃悠也可以,她就是不搭理六福晋。
六福晋也没放心上,德妃要真是狠心,今年选秀的时候就往他们院子里塞人了,如今她怀着孕,德妃也没过问他们夫妻房里的事儿,就这已经好过九成九的婆婆了。这婆婆给脸色看怎么了?她要是不给她儿子塞女人,六福晋愿意看婆婆一辈子脸色。
四福晋就是德妃和六福晋之间的桥梁,听了这话就说:是啊,算着日子就在九月,将来侄儿和妹妹同一个月过寿呢。说完看看德妃的脸色,就笑着跟海棠说:如今该给孩子准备东西了,衣服袜子被子毯子……额娘准备了可多呢。给产妇的老参也准备了,防着生产的时候要用。月子里食补的东西也准备了,如今宫里孕妇多,怕到时候内务府供应不上,要提前打招呼。
德妃把杯子放下,不在意的说:我如今也没事儿,闲着也是闲着,忙惯了,不给自己找点活儿干不舒服。绝不是特意给老六家准备的!
桂枝忍不住白她一眼,这日子凑合起来真麻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化干戈为玉帛。
六福晋立即谢德妃,德妃一点反应也没有,当没听见,眼神都没给一个。过了一会德妃说:走吧,去转转,我记得河边有很多花树,你从两位王爷那儿讹来的月季就种在河边,去看看,这时节开花了吧?
开了,这时候去正碰上头一茬花,开的正茂密繁盛的时候。
桂枝嚷嚷:额娘,那不是讹来的!您就不会说。
德妃冷哼了一声:你要不是我闺女,我现在就收拾你!
从河流两岸看,生命在怒放,谁看到后就忍不住感慨生命的勃勃生机和美好。
德妃对河边繁花满目印象深刻,回到畅春园之后跟康熙汇报安置太后的时候说起来,那是滔滔不绝的夸了半个时辰。
康熙就好奇起来,借着给太后请安的名义来看了看,当时海棠陪着,两人站在桥上欣赏的时候,康熙对德妃的眼光认可起来,这确实是美景。
他喜欢就要在畅春园里面也种上,跟梁九功说:跟畅春园总管说在澹宁居、清溪书屋外种植这些,日后看书累了也能看些景。
梁九功立即去安排,海棠就说:此时此景,汗阿玛不如赐下一首诗,儿臣令人磨石刻碑记载下来。
康熙说:你是主人,你怎么不写?
海棠心想:我也能写出来啊!这不是写不出来吗?!
海棠叹口气:儿臣读了很多书,如今觉得自己就是个满腹经纶的文
盲!搜肠刮肚都写不出来一句!
满腹经纶?还文盲!
康熙斜眼看海棠:你可真会说大话,朕都不敢说自己是满腹经纶。至于写诗嘛……朕也不擅长。
康熙不乐意给人家题字,也不乐意给人家写诗,但是很乐意给人展示自己拉弓射箭。
那是不乐意吗?那是不自信!
说不自信也有些不对,毕竟人家也是做了几百首诗的人了,就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时候有自知之明不好意思拿出来显摆而已。
海棠说:您比儿臣强太多了,听说您上次凯旋回程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儿臣读了觉得很厉害。儿臣当日打败了策妄阿拉布坦后坐在城墙上,坐到半夜都没凑出一句来,本想让自己文武双全,可是觉得自己再努力也写不出来,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康熙就开始勉励她,说海棠偏爱文章不读诗词,针对海棠这种没天分还不努力的情况,建议她先背诵,把过往前人的诗词都给背诵了,先找找感觉,量变积累的多了就发生质变。用一句俗语就是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
当然以上是海棠总结的。她听了一肚子康熙学诗的经验,就催他:您现在有诗了吗?就是眼前的这片花,您赐什么诗?
还真有,你听着
‘晨葩吐王苑,花莳就新晴。
玉版参仙蕊,金丝杂绿英。
色含泼墨发,气逐彩云生。
莫讶清平调,无香自有情。’①
如何?
海棠使劲拍巴掌,不服不行,这确实比自己厉害!凡是能做出诗的,在海棠这里都是诗人!
海棠立即让人记下来,赶紧去磨石刻写,立即拉着康熙去其他地方转转,别的地方也需要诗词点缀一下,毕竟四哥和自己差不多,硬憋了几天是一句都没憋出来,六哥也不遑多让,妄图回去请六福晋代笔被海棠识破,愤而剥夺了他题诗的权力。在海棠看来,自己三兄妹不会写诗罪魁祸首就是尚书房的教育太死板了!扎拉丰阿倒是肚子里有墨水,而且一刻钟能写好几首,就因为速度太快,让海棠以为这些都是水诗,拒绝使用。
今儿逮着康熙这一只羊使劲薅羊毛,好歹把园子里各处的景致给题写诗词点缀下,他写的诗就是不好也没人敢说不好,所以没人敢点评郎惠园里的诗,海棠这主人就避免尴尬。
而且也能避免扎拉丰阿那个醋缸又要闹:凭什么用别人的都不用奴才的,奴才好歹是自己人,格格就是分不清里外人!
用了康熙的,看他说什么!
康熙也发现了,本来是来放松的,结果被催着各处作诗,笑着骂海棠:你哥哥们都没这个胆子,就你无法无天。
海棠就说:儿臣自己也纳闷啊,诗词也背了不少,文章也背了很多,就是不会啊!跟您说,前几日去试射新火器,佟公爷让儿臣赐名字,儿臣心里顿时就慌了,儿臣哪有这本事这能耐啊,但是那么多人都看着也不能露怯,儿臣心一横就说,‘叫
吴钩吧,古诗有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好歹把这事儿给遮掩了过去!
康熙哈哈笑起来:倒也贴合。
海棠就说:吴钩,吴越之地当年真是大放异彩,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一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三千越甲可吞吴,南越为何这般勇猛,说到底还是当年吴越的锻造之法厉害,当年的干将莫邪宝剑就出自吴越,又有传言说晋国向楚王索要太阿剑,后来因索要宝剑攻打楚国大败而归。这就是利器带来的好处,如今火器就是新的利器,所以才有了红衣大将军在南疆大放异彩。
可是当年吴越的勇猛仅仅是昙花一现,因为锻造之法很简单,很快被别国学了去,三千越甲吞一国的事儿也就不再发生了。如今咱们利器在手,防着泄密是一回事儿,更重要的是像对待世间难出的铸剑大师一样对待这些织造火器的人,令他们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完善,让外人永远追不上,绝不能昙花一现只出现了区区几把神兵利器就满足了。
康熙点头:你这话说的才像是一个立大功的郡王该说的话。‘百一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好气魄啊!这可真是妙句偶得之,我儿还是有天分的。
海棠先是呆了一下,这话是蒲松龄说的。
她略想了一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大名鼎鼎,对作者的生平也了解一些。她就说:儿臣刚才还说自己没这天分,是真的没天分。这对联自然不是儿臣说的,这是一个屡试不第的读书人说的。
哦?有此气魄的人还会屡试不第?为何不来博学鸿词科呢?他对招揽读书人很积极的!
你也不想想你那博学鸿词科都是些什么人!
海棠说:儿臣也不知道,只是听说过他,他是济南府人,听说他是因为他写了一本神鬼志异的合集。看到康熙脸上渐渐露出不以为然来,立即说:您可别小看这本书,这书它能和《搜神记》并驾齐驱,甚至有过之而不及,绝不是那乱七八糟满篇污秽的书,将来必定会传于后世。
哦?传于后世这是很高的评价了:你有书稿吗?拿来朕看看。
没有,儿臣前几年带着抱残守缺在大街上乱晃的时候看过,不过您派人去找蒲松龄就行,让他带书稿来京中,儿臣付他来往盘缠,他的书稿让儿臣的人抄一份就够了。您要是觉得他不行,也别管他,他想走就走,不走在儿臣王府做个差事就行。
济南府?山东人!嗯,来往不费时间,朕见见他。这是你第一次给朕举荐人才,往后也要为朕分忧才是。
儿臣这不算举荐,也就是那么一听,都没见过人。
康熙伸手拍了拍海棠的脑袋,海棠是有见识的,一般人入不了她的眼。
你今儿想说火器,说说吧,朕今儿心情好,咱们多聊聊。!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