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此心不空
舍利畏在看着七星山正在修建的城墙,站了好久。
龙大山刚刚剃光头,法号行错。说道:师傅,我们不告诉使君吗?
舍利畏说道:当行则行,见又如何,不见又如何?舍利畏说道:等我回来的是时候,这城池就要修了啊,只是不知道那个时候,又是什么模样了。
行错说道:到时候来看看就行了。
舍利畏自然没有将他这一次去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告诉龙大山。只是淡然一笑,说道:是啊,有机会,有机会来看看。
舍利畏转身离开。
行错啊,我没有给你讲过经,今天给讲《心经》。
《心经》?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老师,当所有一切都是空的?那什么是不空的?
------,行错,你是有慧根的。万法皆空,阳光打在舍利畏身上,舍利畏屈指点在自己心口,此心不空。
就在舍利畏看不见的地方。
虞醒远远的看着,舍利畏远去的身影。
什么也没有说话。
在虞醒的地盘上,舍利畏不可能做了什么让虞醒不知道的事情。
只是舍利畏不想告别,虞醒只能默许。
虞醒能感受到,舍利畏这个行为的决绝之意。眼神也坚定如刀锋。
我也该准备了。
虞醒派人将野人老者叫过来,说道:我之前问过你的那一条路,你还记得吗?
虞醒对于从七星山到罗殿的道路,进过多方面的考察,其中一项,就是问野人老者。
野人老者说道:记得。
虞醒指着南方,说道:我需要你带人走一趟,开辟道路,联络道路沿线的部落。
大军行军,与少数人通过是完全不一样的。
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必须提前做准备。
野人老者说道:没有问题。我想请使君为我赐姓?
虞醒说道:赐姓?
对,他们都有姓,我们没有姓。野人老者说道。
在虞醒的照顾之下,这些野人下山,过上了在虞醒看来,简陋不能再简陋的生活了。但是对他们这些人来说,已经是难以想象的日子了。
最少,他们不会为下一顿饭发愁。而在山上生活,谁也不确定,下一次能不能打到猎物。
这让这些野人拼命想要融入汉人的生活之中。
当他们发现,其他人都有姓,特别是芒部的人,大部分也都自己给自己取了姓氏。
他们自然也想有,于是就有了野人老者请虞醒赐姓。
虞醒说道:那就姓苗吧。相传,黄帝与蚩尤战,蚩尤余部逃入西南,是为三苗,也是我华夏之苗裔。
野人老者低声反复道:苗----他要将这个词,记到骨子里。
请使君放心,苗我-----野人老者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自称,说道:我一定会为大军开路的。
王迟之,从来没有想过,他还有一天能看见汉官威仪。
他也算是读过书的,逃避蒙古兵锋,带着一家老小,逃入山中。只是天下哪里有什么世外桃源,不过数年,妻子散尽,故旧茫茫。他成为乌撒部的奴隶,日日劳作不息,尚食不果腹。
日子一眼就能看到头。
大概在某年某月,死在牲口棚中。
然后被人拉去埋了。
前一段时间,他忽然被上面拉出来,吃了几顿饱饭。然后发现,部落里的汉人奴隶都被聚集起来,聚集在一起。经过长途跋涉之后,将他们交给了一些汉人官吏。
却听那个官样的人说道:我是敦州长史乔坚,你们现在自由了,是大宋朝廷敦州的百姓,你们-------
乔坚话都没有说完,已经被下面嘈杂的声音压下去了。
有痛哭流涕的,有嚎啕大哭的,有惊叫出声的,有欢喜的晕倒的,有不敢相信的。
有些东西,他在的时候,毫无感觉,但是他没有了,却完全无法接受。
国家就是这样的。
王迟之当初对大宋朝廷,也不是没有怨言的,大宋官员也不都是什么好人。但是,经过这数年,生死之间的磨砺,他太清楚大宋朝廷对他意味着什么。
大宋朝廷很多官员不将百姓当人,但是大宋朝廷还是将大宋百姓当人的。蒙古人从法令上就不将大宋百姓当人。而山中的野人,大宋朝廷在的时候,都对汉人恭恭敬敬的。
而一旦大宋朝廷不在了。
亡国奴是什么样子,他们真正知道了。
而今忽然回到大宋百姓的身份,得到之前,根本不算什么的身份,让他们如何承受得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