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真说起来,你不过是个还未入朝的庶吉士,还是在翰林院那种地方,日常只管安心做学问就是。
有关朝堂上的事,圣人不问你可千万别自己提。就算圣人问了,你能装傻的也要糊弄过去。
说到这里,林如海忽然叹了一声,这天下呀……
江停云连连点头,姨丈放心,在圣人眼里,我就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真有正事,他也不会跟我说。
而后,两人便说起了下个月贾母过生日的事。
贾母是八月初三的生日,但给她老人家准备的生日宴,却是从七月底就开始了。
第一天宴请王公贵族,第二天宴请达官显贵,第三天是长子贾赦的家宴,第四天是次子贾政的家宴,第五天是贾琏、贾珍、宝玉等近支孙辈凑的孝敬,第六天是贾家合族共同的孝敬。
你以为这就完了?
不,还有第七天呢。
贾家的奴才一向被看得高,到了寿宴的尾声,这些奴才们也有幸,给家里老太君凑份子过生日。
这可是天大的恩典,大家花钱买高兴。
而像贾敏姐妹这些在京城的外嫁女,连续七天都要到贾家去帮忙招呼客人,管理杂事。
如今已经到了月中,无论是林如海还是江停云,都已经和本官请好了假。
反正林如海如今一心躲清闲,江停云当了这几个月的官,也发现自己对官场实在是不热衷。
既然有了这么好的借口,不用白不用。
作者有话说:
本官:本部长官的意思,在《水浒》里学来的。
第163章 引荐
贾府的大宴,是从七月二十七开始的。
但七月二十五这一天启,贾氏和贾敏姐妹,就每天都往荣国府跑,帮忙料理母亲的寿宴事宜。
而江停云的假期,却是从二十七日才开始的。
这几个月,他仗着年纪小,又聪慧又勤奋好学,很是博得了翰林院许多前辈的喜爱。
翰林苑本来就是个清水衙门,能在这里安心待住的,要么就是不慕名利一心做学问,要么就是苦无门路只能蜗居在此。
但无论是哪一种,当同僚都很咸鱼的时候,久而久之,大家的欲望就会变得很低。
而这世间的一切争端,都是由欲望引起的。
江停云入朝之后,就发现自己对高官厚禄和名留青史都没什么想法。
而且如今朝中形势混乱,天下局势不明,林如海也主张他不要出头,他也就越发咸鱼了。
这样一个人,在低欲望的翰林院,自然就混得很开,每天过得都很充实。
也是因此,他虽然才入职不过数月,但找张学士请假的时候,对方也是非常痛快就答应了。
到了二十七这一天,江停云一大早便奉着母亲到了荣国府,先带着寿礼去给外祖母拜寿。
在贾府眼里,他们母子都属于穷亲戚那一卦的,手里自然没有什么贵重之物。
江停云索性也不出打肿脸充胖子,除了寿桃寿果之外,又送了几卷从翰林院抄出的孤本。
贾母已经年纪大了,哪里还看得进去书?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孤本是借着贾母的手,送给贾宝玉的。
这份礼物虽然不甚贵重,却也很是珍贵。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贾母还是贾政夫妇,都十分满意。
倒是坐在贾母下手的邢夫人撇了撇嘴,翻着白眼看了江停云一眼,却到底顾及着场合,没敢说什么不中听的话。
这一天来的都是权贵,江停云被贾珍拉着,见了好几位王爷和驸马。
他冷眼瞧着,那些人无论是言语还是行为,俨然都把贾政当成了荣国府的正统继承人,围在贾政身边的都是各府的当家人。
而袭了爵位的嫡长子贾赦,反倒退了一射之地。跟他玩的好的,都是些次子旁支之流。
贾珍作为宁国府的现任当家人,自然是跟在贾政身边的。
好不容易把这一日混过去了,等晚间贾赦夫妇回了东院,邢夫人言语间便有些抱怨。
也亏得老爷对他那么好,什么事都想着他。人家还不是好心当做驴肝肺,只顾着奉承二房的?
此时贾赦已经喝得半醉,正由两个侍妾伺候着洗漱饮茶醒酒,闻言横了她一眼,蹙眉道:一个妇道人家,你懂什么?
他和云哥儿的情谊不在那些虚礼上。
再说了,宝玉这孩子聪明灵秀。他纵然对老二不喜欢,但对这孩子确实没半点意见的。
云哥儿和宝玉都是好孩子,两个人玩得好,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真是妇人之见,只看得见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邢夫人对贾赦素来便有几分畏惧,被他呵斥一句之后,便把满腔的埋怨贬低之词都咽了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