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忠宁郡王是在老圣人的暗中扶持下,才和端敬太子打了个平手,但这不代表他就是个省油的灯。
至少曾经不止一次被他暗中收拾过的圣人,直到现在都隐隐有些惧怕他。
偏圣人又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暗地里让人说说刘邦他爹,还有唐肃宗他爹,希望太上皇能变得像这两位一样安分。
要江停云来说,这就是痴人说梦。
但他就是个小虾米,本身并没有太大的能量。
而当今圣人看起来,也不像是能豁得出去的,他若是暗地里给对方出谋划策,一旦出了变故,很可能会被当成弃子丢出去。
所以,一旦牵扯到敏感话题,江停云就装傻摆烂,做一个有点小聪明,却只能自保的少年人。
少年人嘛,不管是年轻气盛还是胆小怕事,都是有机会被原谅的。
而圣人也不指望能靠他解决问题,当即叹着气摆了摆手,去吧,你先下去吧。
微臣告退。江停云麻溜地走了。
等他退回候旨的偏殿,没过多久,就透过窗户,隐约看见几个穿着三品或四品官服饰的官员,进了议政的东暖阁。
这些人,应该就是圣人的心腹们。
第162章 自乱阵脚
这些人商量了什么他不知道,但没过多久,忠宁郡王就被圣人指派出京,让他去平定山东叛乱。
这一次的山东叛乱十分猖獗,叛军也和以前那些草台班子不大一样,不过短短数月之间,已经连下五城,颇有些势如破竹。
忠宁郡王早年虽在朝堂上十分活跃,但他却从未带过兵,兵书大概是读过,但战阵经验却是一点没有。
让这样一个人挂帅出征,打的什么主意,明眼人都知道。
更让江停云目瞪口呆的是,忠宁郡王前脚刚出京,后脚圣人便开始清剿他在朝中的党羽。
这是真不怕忠宁郡王直接带兵反了呀。
或者说,圣人的目的就是为了逼反忠宁郡王?
江停云陷入了沉思,这日下值之后,便悄悄去了林如海府上。
他在政治上的经验浅,林如海却是个地道的老油条。
因着林如海夫妇都把他当自家孩子,他进林家,是从来不用通报的。
进了前院书房,隔着林荫道,就听见了朗朗的读书声。
自从做了吏部侍郎之后,林如海表现得就比较佛系,在公事上轻易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每天到点下班,也不外出交际,就在家里教儿子读书。
也不是他不想教女儿,主要是女儿如今学的东西,他是一窍不通,怕是还要黛玉反过来教他。
为了维持身为老父亲的尊严,他是绝不允许后面这件事发生的。
所以,他只能折腾儿子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江停云在门口听了片刻,直到林琅把这一段都背完了,这才抬手叩了叩门。
林如海正要给林琅讲解其中大意,听见敲门声便,按下了书籍,扬声问道:是谁在外面?
江停云答到:是小侄,云哥儿。
林如海便笑道:又作怪,还不快进来?
江停云才推门进来,对着林琅夸赞道:我方才在门外听了半晌,琅哥背的竟是一字不差。我在他这个年岁,也就是这样了。
正给表哥行礼的林琅闻言,眼睛登时一亮,急切地追问道:真的吗,真的吗表哥?
可以说从小到大,林琅都是听着父母姐姐对表哥的赞誉长大的,如果说父亲是他最崇敬的人,那表哥就是他追赶的目标。
如今乍然知道,自己学习的速度和表哥差不多,这小孩能不惊喜吗?
这是不是说明,自己很有机会赶上甚至是超越表哥?
不等江停云说话,林如海笑着拍了拍了他的头,行啦,你表哥刻意夸你呢。今天就学到这儿吧,去找你母亲吃点心。
哦。林琅垂头丧气地应了一声,出了书房的门,立刻就生龙活虎,哦,吃点心去咯——
喊完一溜烟就跑了,唬得几个小厮急忙去追,大爷,您慢点儿,别摔着了。
江停云笑着摇了摇头,真是个小孩子!
这孩子倒也挺心大。
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毕竟身为生母健在的庶子,又是养在嫡母身边的,心若是不大一些,早晚得抑郁了。
你也比他大不了几岁。林如海撩袍坐下,示意江停云也坐,早有书房伺候的小厮献了茶,林如海挥手让他们都退下去了。
一看他这架势,江停云便笑道:看来,姨丈是知道我今日的来意了。
林如海轻哼了一声,脸上的神情似笑非笑的,反正说不上高兴,最近朝中最大的事,也就那么一件,你这个时候来找我,还能是为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