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敬郡王?废太子余党?
这个组合,无论怎么听怎么看,都不像是什么有势力有朝气的组织呀。
怎么听林如海的意思,他们在圣人心目中还颇有分量?
林如海知道他对朝堂势力并不了解,便耐心为他讲解。
忠敬郡王乃是当今圣人第六子,说是圣人的儿子,却是自小跟着废太子长的。
这位忠敬郡王的生母只是一个宫娥,哪怕生下了皇子,也只得了一个才人分位。
如此低微的分位,自然是不可能亲自抚养皇子的。
于是,六皇子甫一出生,便被报给了安嫔抚养。
只是,无论是生母才人,还是养母安嫔,皆是红颜薄命之辈。
等到六皇子十岁的时候,已经是个连丧两母的有爹孤儿了。
圣人的儿子有好几个,其中长子兼太子是少年夫妻的元后所出,九皇子与十二皇子是心爱的甄贵妃所出。
六皇子既不占嫡,也不占幼,母亲更是不得宠爱,在圣人这里自然就是个小透明。
若不是废太子肯照顾他,一个十岁的孩子,在险恶的皇宫里,能不能活下去还是两说。
而废太子谋反失败自戕,牵涉到了巫蛊之祸。
圣人也一度因此,不待见和尚道士。
那慈航普渡也不知道使了什么邪法,竟然让圣人迷信至此,一意封他做国师。
对此,朝中大臣自然也有反对的,却因废太子之祸过去不久,大家伙都被圣人杀怕了,不太敢站出来说话。
在这种时候,谁也想不到,一向谨小慎微,遇事能躲则躲的忠敬郡王,竟然联络了废太子的余党,十分激烈地在朝堂上喊出了反对之声。
只要圣人一提此事,他就引经据典、长篇大论、言辞激烈地反对。
圣人一动怒,他就主动双膝一软,直挺挺地跪在那里,嘴上却是不停的。
什么叫油盐不进,什么叫滚刀肉,这就是。
朝堂上站班的众位大人,个个都见多识广。
但敢在太和殿上这样耍横的,他们真的是头一回见。
难不成,忠敬郡王特别头铁,不怕被圣人厌弃圈禁吗?
江停云听完,也愣了一阵,喃喃道:前后反差这么大,分明是被刺激狠了呀。
林如海感叹道:从前我只道,这位忠敬郡王行事过于小心,如今才知道,看人委实不能只看顺境。
真到了逆境之时,到了需要有人站出来的时候,方才显得出这位王爷的气概。
也怪不得废太子在世时,对这个六弟如此器重,处处提拔。
江停云看了林如海一眼,忽然问道:想来经此一事,对忠敬郡王改观的,不止姨丈一人吧?
不管这位郡王的初衷究竟是什么,反正他是要咸鱼翻身了。
作者有话说:
江停云:富贵险中求,也很科学。
第120章 朝中变动
那是自然。林如海笑道,只有敢冒天下大不韪的,肩膀才够硬,才能担得起这天下之责。
林如海对忠敬郡王的欣赏之情溢于言表,想来若是忠敬郡王此时向他递出橄榄枝,他二话不说就伸手接了。
认真论起来,林如海虽然是个文官,但却算不上清流一脉。
他属于勋贵出身,又与顶级勋贵荣国府联姻,只怕那些清流文官也不会真正接纳他。
但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当今圣人在太-祖打天下时,就是监国的太子,和一众勋贵子弟都是一块长大的,关系非常要好。
比起那些立国之后才考上来的文官,圣人心里是偏向勋贵的。
而林如海出生勋贵之家,又是凭本事考上的探花,在圣人眼里就约等于亲戚家里有出息的后辈。
而且林如海自身也的确有本事,心机手段都不缺。
于是,圣人也就很放心的,把天下财政之重的盐政,交到了他手里。
事实证明,林如海也没有辜负圣人的期望,在巡盐御史的位置上一坐好多年,保证了江南盐政对国库的稳定输入。
巡盐御史可以说是整个天下最肥的官儿,按照本朝律例,该是一年一换的。
被林如海一个人霸占这么多年,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按理说,像林如海这么圆滑的人,早就该想法子调任,尽量避免在朝中树敌了。
但这世间之事,注定不能按照人的心思运转。
即便心思缜密、手段高超如林如海,也一样有自己的无奈之处。
这些年年景不好,不是这里旱就是那里涝,还时不时来几场叛乱,国家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也正因如此,就算林如海已经感觉到,自己在盐政这个位置上占据的太久,已经引起了朝中许多人的不满,也得坚持坐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