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于跟着僧道出家的甄士隐,谈知府颇为看不上眼,这世间总有些男子,没本事赡养父母妻儿,便以看破红尘为借口,以出家来逃避责任。这种人,谈某耻与之为伍。
对于谈知府的观点,江停云深以为然。
当年看红楼的时候,江停云也承认,论文笔之干练、论叙事手法之繁复精巧,论文辞之优美,《红楼梦》远超另外三大名著。
可是,对于作者字里行间表述出来的出世思想,他却不敢苟同。
只不过,当年他读红楼,为的是应付考试,也就没想那么多。
他是再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能穿越到红楼世界,跟这种思想来个现实碰撞。
但不管怎么碰撞,对于这种以逃避为解脱的思想,他是永远都无法认同的。
林如海也摇了摇头,脸上满是不赞同的神色,若是世人都像他一样,遇到点事就避世出家,只怕这天下就要大乱了。
就比如他们这些当官的,旁人只看到了他们的风光无限,却只有身在其中的才能明白,何为在其位、谋其职、担其责。
若他也如那甄士隐一般没有担当,也不能在这巡盐御史的位置上坐这么久。
难道他不知道这个位置不好坐,他长久的占着不挪窝,会遭受各方疾恨吗?
但圣人将这个重任交付给他,就是信任他的能力。
他也只能鞠躬尽瘁,尽量在各方寻找平衡,每年收到足够的盐税,以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方不辜负信任圣人的拳拳之心。
不说他了。谈知府不愿意在这种人身上浪费时间,转而询问江停云,云哥儿,你那望气之术能不能也看看其他孩子,至少看看他们老家都是哪里的,下官也好定点派人去探查。
江停云郑重点了点头,世伯放心,小侄必定竭尽全力。
他也想帮那些孩子尽快找到家人,让他们重享天伦之乐。
他让谈知府吩咐衙役,把那些没不记得自己家人的孩子一个一个领进来,用望气之术探寻他们的归处。
常言道:落叶归根。
无论身在何方何处,是为官还是做宰,等一个到了生命的尽头处,心头最大的念想就是回家,回到故乡去,葬在祖坟里,不至于成为孤魂野鬼。
因而,人的魂魄天生便是向往故乡的,这也间接影响了代表人自身气运的归处。
不过,江停云的望气之术刚学了没多久,只能辨出大概的方位,最多具体到某个府,再精细就不行了。
他心里觉得十分愧疚,谈知府却觉得他已经帮了大忙,对他连连夸赞,更是让江停云连道惭愧。
等所有孩子都辨认完之后,江停云请求谈知府,允许他把甄家英莲带回去。
这都是小事,谈知府大手一挥,就让他领走了。
出了知府衙门之后,林如海才问出了心中的疑惑,云哥儿对这位甄家小姑娘,似乎格外在意。莫不是这位姑娘身上,还有什么特别的?
不错,是特别。江停云道,特别可怜。她爹出家去了,她娘投奔了娘家。但娘家父兄拿了他家的余财,却还嫌弃自己亲女儿吃白饭,整日叫她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做针线度日。
林如海皱了皱眉,这世间竟有这般不慈的父母?
江停云道:世间之大,无奇不有。像姨丈这样的慈父,自然理解不了那些畜生的想法。
平日里林如海时常教导他祸从口出,让他在言辞上多多修持己身。
但此时此刻,林如海却连声附和,畜生,的确是畜生!简直猪狗不如!
此时此刻,不用江停云多说,林如海也知道他为什么要带走甄英莲了。
有这样的外公与舅父,只怕甄英莲被送回家之后,也避免不了被外公卖掉的命运。
有甚者,那姑娘小小年纪便生得眉清目秀,颇有几分人才。
如果那封家的老畜生想多得些银钱,少不得会将她卖给那些养瘦马的。
真到那个时候,这姑娘一辈子都毁了。
作者有话说:
江停云:不科学也有不科学的好处。
第55章 终于回家了
怎么带了个这么小的姑娘回来?
以贾敏的眼力,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姑娘该是自小被人调-教的,若是再过几年,就会更加柔顺沉默,被人当做礼物送来送去,却只会逆来顺受。
如果遇到一对和善的家主、主母还好,但凡能掌握她命运的两个人有一个心思歹毒,这姑娘的命运就像很多被专门养出来的瘦马一样,在没有了利用价值之后香消玉殒。
林家后院就有几个被盐商送来的,因林如海夫妇性子和善,并不折腾她们,她们也都缩在后院安稳度日从,不在主母面前碍眼,生怕贾敏一怒之下将她们卖出去,落入什么不堪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