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说,江停云之所以能劝得他改邪归正,全因恰逢其时。
今日张三也是一时忘形,忘了自己从前做的那些事都是瞒着母亲的,一句话说漏嘴,真不知该如何收场了。
见儿子呐呐不言,老太太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她气得浑身发抖,举着拐杖接连往张三身上打了好几下,你这孽障,从小我就是这样教你的?
张三也不敢闪躲,任由母亲的拐杖抽在身上。
一旁的江停云尴尬不已。
站在一边干看着不是个事儿,但要是阻拦吧,一来他年纪小不像样,二来张三干的那些事,的确是该打。
在看着张三挨了有六七下,他才朝林动是了个眼色,两人一左一右拦住了老太太。
婆婆息怒,婆婆息怒,您千万别气坏了身子。张三已经下定决心要改了,您就把这顿打先寄下,且观后效如何?
宋婆婆也是累得气喘吁吁,等喘匀溜气之后,才满脸羞愧地对江停云说:家门不幸,让小公子见笑了。
江停云尴尬得不知说什么好。
好在宋婆婆也知道他脚趾头已经开始画园林了,正色道:今日家中有事,怕是不能招待小公子了,还请小公子见谅。
江停云趁机告辞,带着林动就溜了。
在别人家里做客,遭遇这种事情,委实尴尬得不轻。
=====
等江停云离去之后,宋婆婆让张三给她搬了个椅子,坐好了才问道:说吧,这些年你都干了些什么,祸害了多少人家?
张三依旧呐呐不敢言,只是噗通一声往母亲面前一跪,来来回回就一句,孩儿不孝,请母亲责罚。
宋婆婆深吸了一口气,忍怒道:你要是不说,老婆子今天晚上就找根绳子,吊死在房梁上。
娘!张三吓得魂不附体,膝行上前,抱住母亲的双腿,战战兢兢地招了,娘,我说,我都说。您要是心里有气,打儿子骂儿子都使得,千万别做傻事呀!
快说!宋婆婆的神色并无半点松懈。
张三不敢再支吾,老老实实把自己记得的都说了。
说完良久,也不曾听母亲答话,张三小心翼翼地抬起头来,却意外发现,母亲的神情出奇的平静,竟是半点怒色都没有。
事反常即为妖,张三知道母亲的为人,也正因为知道,才更觉得惊恐。
他砰砰砰磕了几个响头,直磕得额头红肿一片,嘴里不住地说:是儿子不孝,母亲打我吧。
许久,宋婆婆才长叹了一声,你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张三顿时悔恨交加,恨不得将当初那个经不起诱惑的自己打死,也免得母亲伤神。
但更让他后悔的还在后头。
却见宋婆婆拄着拐杖起身,对张三说了一句话,跟我走。
张三急忙起身跟上,娘,这么晚了,您这是要去哪儿呀?
但宋婆婆并不答话,只是拄着拐杖走在前面。
张三害怕夜路难走,急忙跟上去扶住母亲,劝道:娘,就算您要出门,好歹点个灯笼吧。
宋婆婆这才停下了脚步,淡淡道:那你去点灯,我在这里等着你。
张三不知道母亲到底要干什么,只好点了灯笼替母亲照明。
娘,您到底要去哪里呀?
宋婆婆道:先去你赵大叔家,也不远,就几步路的事。
两家果然隔的不远,本就是街坊邻居,母子二人说话间,就已经到了。
上前去敲门。宋婆婆吩咐儿子。
此时张三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喊了声娘,双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怎么也挪不动。
宋婆婆干脆自己去敲门,你不去,我自己来。
赵大叔家里是卖炊饼的,这个时候一家老小正在准备明天要用的三合面,厨房的灯还亮着。
听见敲门声,以为是哪个接访来串门子,便叫儿子赵大去开门。
赵大一拉开门便看见了宋婆婆母子,他的脸色当时就有些不好,身子挡着门并不让路,宋婆婆,这么晚了,您怎么来了?
对于他这态度,宋婆婆觉得很正常,张三却见不得旁人怠慢自己母亲,当即上前一步就要和赵大理论。
宋婆婆踢了他一脚,满脸惭愧地对赵大说:老身漏夜前来,是带这个不孝子,向你们家谢罪的。
一个老人家如此低声下气,倒把赵大吓了一跳,急忙侧身道:二位快请进,快请进,家父正在里面忙活呢,小子这就先去禀报。
张三垂头丧气地跟着母亲进门,赵大叔已经得了信,擦干净了手出来了。
宋嫂子,您这是……赵大叔不解。
虽然张三不是个东西,但宋婆婆却是个怜贫惜弱的。街坊们日常提起她,也只是说她前世不修晚年不幸,有了张三这么个败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