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97章 贾诩献策(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曹操、刘备都向袁术发起攻势之际,江东大军也终于开拔至各自方向,开始北伐!

江东水师四月从淮河沿线返回长江,建康的大军主力,直接乘船插入巢湖!

这个行军路线,对江南实在是太便利了!数百里路,水师长驱直入,江东大军乘船行军,没有艰苦的行军困扰,没有沉重的粮草负担,大军只用了寥寥六日,便直趋至巢湖境内!

巢湖下方是濡须水,往上是施水。

濡须水下接长江,施水上接合肥。

所以才会有巢湖,为古今用兵之地的说法。这里南可截天堑长江,北控淮右襟喉合肥。

孙策站在劈风斩浪的楼船甲板上,吹着迎面而来的春风,身后旌旗飘扬,铁甲环绕,只感觉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他笑着对身旁的贾诩说道:巢湖如此兵家必争之地,袁军居然弃守。既未派军死守濡须,又未设堤阻我水师,使我大军长驱直入到巢湖境内,彻底后顾无忧。袁术可谓毫不知兵,大势已去啊!

这绝对是袁术插手干预的结果,不然任何一名合格的大将,都不可能弃守濡须,放任江东水师直趋巢湖之内,自此天高海阔,随意进军任何方向。几乎等同一把尖刀直接插进了胸膛之内。

贾诩近日刚抵达建康,只比水师早到数日,他至今还有些难以明白,吴侯为何会不惜代价,从朝廷索要自己一个西凉人。

两人一人生在西凉武威,一人生在扬州吴郡,一方是天倾西北、一方是地陷东南,神话里都相隔万里,实在是很难有何交集才对。

不过贾诩是个聪明人,很清楚越是这种不同寻常的状况,自己就越安全,吴侯不可能大费周章要自己前来助战,又予以加害。

孙策惊讶的问道:甘宁进军竟如此神速?出军这才数日,他便已攻破阜陵?城中没有守军?

此方诸侯,有平定天下之念,有匡扶万民之志,自己或许这一次终于能够一展自身学识,大展鸿鹄之志!

苍生荼毒,天下燎燎。这还真不是孙策瞎说。

贾诩的这个建议可谓是十分大胆,一反江东北伐常态,跟以往任何江东谋士所想皆有不同。

这才是为什么江东会如此人才济济,张飞、赵云、甘宁、张辽、徐晃、黄忠等都是看到了江东不同于乱世的气象,才纷纷心慕而归。

说一统扬州,这就夸张了。

如果每一个军事重镇都能绕过去,那自古以来,就不会有那么多著名的防守战事了。也不会有那么多将领,因一城得失,而撬动天下形势!

但这并不意味着,军事重镇就一定不能绕过,兵行险着,奇兵诡出,也是不乏战例,比如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贾诩见孙策眉毛一挑,但没有直接反对,深受激励,便继续说道:将军以神武之资,横扫江淮,威震敌国。袁术新败之军,将校公卿,无不畏惧将军之军威。值此敌军板荡之际,将军完全无需拘泥于兵法,可果断进军,以处处烽火,震怖敌军。

若折损精兵万人,江东的这场北伐势必草草而终。

就是典型的虎牢关之战部署。

当然也并非孙权胆怯,而是绕过合肥这件事,本身就有极大风险!甚至可以说,稍有不慎,大军就将一朝倾覆。

如今刚刚开战,就有甘宁首传捷报,大胜敌军。

汉室的扬州六郡,孙策只拿下了豫章、丹阳、吴郡、会稽四个郡。虽然他又新设了吴兴、临淮、鄱阳、庐陵四个郡,加上大半个广陵,但在外人眼中,孙策这个扬州牧明显还名不副实,就只有不到五个郡,连扬州最富庶的九江、庐江两郡都没拿下来,仍在袁术手中。

这种一鼓作气,击破敌军重兵把守的城池的战例,每一个都是值得在青史上记上一笔的壮武盛举。

这使得不仅北方豪杰纷纷南下,就是江东豪杰,亦纷纷奋发志气,欲扫平乱世。

随即,孙策下定决断,就按贾诩所言部署。

当然不是演义里面,三英战貂蝉那个,而是大唐天策上将,李世民一战擒双王的虎牢关之战。

于是孙策转头看向随军主簿刘晔,问道:如今甘宁到了何处?

大军换一个方向进攻也不是不可以,尤其这是汉末最顶级谋士贾诩给的建议,孙策愿意耐心的听一听他的缘由。

这是孙权终生未敢施行的壮举。

大军从濡须水进入淮南以来,一路上到处是烈日灼灼的景象,田地干裂,谷苗枯死,两岸之地,荒田连野,到处都是旱情。

孙策也是大受激励,他开战之前,便已经料到麾下猛将云集,必有人能为他建奇功殊勋,以壮军势。

而北方四年前公孙瓒并有幽、冀、青三州,兵强马壮,称雄当世,谓天下指麾可定,而如今已经是苟延残喘,作困兽之斗。反倒是他的对手袁绍,从只剩下半个冀州开始反推,如今已经快要一扫河北,被天子委任以冀、青、幽、并四州军事。军容浩荡,大有横扫天下之形势。

所以先登之功,通常为军中之最。

他袁术还怎么抵御?

于是贾诩深吸一口气,郑重的说道:将军麾下皆虎狼之师,名将劲旅。三军训练有素,骁勇善战。我以为袁术既然不敢守濡须,则亦必然不敢与将军争衡于疆场。当此之时,宜大军迅疾而进,进围合肥,而收成德、刘安一带。如此敌军虽据合肥重镇,而四方皆降,其势自败矣。

人生真是如白驹过隙啊。

刘晔答道:阜陵城中有守军两千余人,袁军将领又强征城中青壮数千上城守御。然甘校尉激励全军,言攻城当趁锋锐正盛之际,若待城中城备既脩,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乃趁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以拔城邑。

以此之众北伐,孙策何忧不能击破袁术一个冢中枯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