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因为敌军弓弩乱发而溃退下来的士卒,闻言也是勇气复振。扬浦寨守军虽然不如牛渚营人数众多,但亦有三千余众。
于是战事便焦灼下来,张英所部徒卒,一队一队的冲杀过来,拥挤在桥头这片空地上,奋短兵藤牌而战。
但桥面的宽度实在是太限制他们的阵型,最多四人并列,一波箭雨射过来效果非常有限,但倒是他们拥挤在一处,被孙策军中前线一名什长率部突进,长兵、重戟猛烈进攻,打的死伤惨重,溃不成军,大量精锐弓弩手被挤落江水。
前线指挥的屯长是主动后撤了二十余步,让出了一片区域,然后三面合围,密密麻麻的长矛、重戟锋刃对准中间。
而一旦土堡被攻破,横江铁索必然不保,整个扬浦防线都将土崩瓦解,全军有倒悬之危。
数以百计的士卒疯狂凿墙,哪怕一人一寸,城墙也是在泥土纷飞。
此军争之胜也。是兵法上,所有将领都追求的境界。
一名游骑斥候策马赶至张英面前,禀报道:校尉,当利江上的三处浮桥,已经被孙策军队阻断两处,只有最远的悬桥还没被孙策军队占据,但距此地有十二里之远。
城门无法打开,士卒无法出战驱散攻城敌军,这样死守下去,久守必失!
他只能焦急的期待江北大军能够及时前来救援。外无必救之师,则内务必守之城。
守城将领焦急的在城墙上到处巡视,他守的这座戍堡并不坚固,才刚建起不足一年,城墙很多地方都非常单薄。一旦城墙被砍开一道缺口,他根本就没有重新修复的机会。
守桥作战,士兵们并没有死守在桥头,挡住敌军不让敌军突破,那简直是血肉消耗,发挥不出己方的地利优势来。
这么庞大的部队规模,堵墙而进,也不是区区百余弓弩手可以阻挡的。
但将士们耀武扬威不久,敌军就又派出一部士卒,战意坚定的掩杀过来。
而孙策所部大胜一阵,则在桥头摇旗呐喊,耀武扬威,陈武更是高举染血的长槊在桥面上来回炫耀,向敌军叫骂挑衅。
张英不是庸将,他部下奋勇向前,分两路进兵。
而在江南岸,孙策乘马站在一处土坡上,看着激烈焦灼、血流成河的战事,跟附近将校感慨道:这张英着实也算得一员悍将,麾下将士舍死忘生,骁勇奋战,若非我军迅捷,抢占地利,这一战胜之不易。
而且蒋钦也是一员良将,他集中兵力在大量弓弩手的掩护下进攻,城墙上守卒甚至无立足之地。
之所以有这种战术,是因为城墙大部分都是由夯土制成的。一些变态的将领为了保证城墙质量,将筑城者跟检验者分成两组互杀。夯土城墙,如果用锥子插进城墙一寸,那么筑墙的人就要被杀死;如果锥子插不进去,那么使用锥子的人就要被杀死。
如今陈武有这种豪气,孙策自然是欣然支持:可!下令右翼士卒后撤,你率部接替,给我击溃敌军!
这是冷兵器战争最常见的攻城方式,哪怕到了大明,立国之战中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战术,将士奋武,砍穿城墙,守军不得不用木板、芭蕉挡住缺口。
敌军每个方阵进来,左右两翼都要面临大量长兵的攒刺围杀。
一直勉力维持的阵线被这支精锐甲士的猛烈突击彻底击溃,阵线土崩瓦解,后方的士卒知道已抵挡不住,皆丢了旌旗、长兵,拼命的向浮桥溃逃。
杨骁笑着转身,带领所部士兵前往骑马。可没走几步,他笑容忽然凝在了脸上,手指高坡上的大纛,惊骇问道:大纛下的令旗,军令是不是全军后撤?
这两百人当中只有几十名弓弩手,数量不及,射术也远不如城下一队一队的精锐弓弩手。
陈武站在阵前,高举长槊,大吼一声:勠力同心,杀敌制胜!诸位将士,随我陷阵破敌!
蒋钦则身先士卒,带领一群士卒头顶圆牌,抵近城墙,硬顶着矢石,以手中凿、锤疯狂攻击城墙。
而弓弩手更是使用了界桥之战,公孙瓒最经典的战法。分散在两翼,右射左,左射右,敌军涌来的路上就被箭矢不断杀伤,鲜血洒满桥面。
而陈武身后士卒则士气大振,将士们最喜欢跟随的便是这种身先士卒的猛将,一句跟我上,胜过千言万语!
两支旌旗招展的军队就在当利水两岸隔江对峙,双方将士叫嚣大骂,但心态却是截然不同。孙策将士耀武扬威,得意洋洋。而张英所部则愤怒叫嚣,大骂不止。
鸳鸯阵的一面面橹盾扎在了城墙下面,队里的两名弓箭手都躲在盾后方,向着城墙上投射箭矢。
孙策眉头一抬,笑着看向陈武。这是真正强军应该有的样子。
张英战意果决,己方有戍堡钳制敌军,迫使其分兵对垒。大军规模五六倍于敌方,若此战不能胜,被敌军砍断了横江铁索,大军云集而至,那就更没有胜利希望了。
身披重铠的玄甲精锐堵墙而进,长槊攒刺,所向无前。
闻鼓而进,闻金而止,是全军后撤无疑了!
鲜于烈在一旁跑过,用力拉了一把杨骁胳膊:发什么呆呢,快上马!
杨骁连忙向着战马所在处狂奔而去,愤懑不已的大喊:我们正占尽上风,为什么要撤退!
陈武也满是不可思议,带着玄甲士卒疾速返回大纛之下,见到孙策已经跨马,中军将士正在匆忙后撤,焦急的问道:将军,将士们正欲奋勇击溃敌军,为什么忽然撤军啊?
今天加更一章,还是在10:10分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