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边关有吴三桂,高第,王永吉,黄得功,阎应元、唐通等人驻守,他们的兵马有十数万之众。再加上京师三大营和勇卫营,仅北直隶可用之战兵就将近二十万
建奴上次入关损失惨重,臣以为他们近期必不敢再次入关。就算敢入关,也无法突破我大明边军的防线李邦华语气无比坚定。
崇祯无奈叹了口气:李阁老,不是朕不想让你去,而是南京乃是非之地。此一去,凶多吉少。
李邦华跟着叹了口气,他盯着脚下的金砖说道:臣老了,趁着现在耳能听目能视,再给大明尽最后一份力。
请陛下成全。
崇祯站起身,纠结一番后终于下定决心:既然李阁老愿意南下赈灾,那朕就成全了你
陛下,臣还有一事要告知陛下。李邦华突然打断了崇祯的话。
李阁老请讲。
臣此去南直隶可能会杀一些人。
崇祯差点笑出声。
杀人好啊,他自从穿越以来杀了不少人。可即便这样也只是堪堪肃清了北京朝廷,南京朝廷截止到目前为止一个都还没杀。
崇祯本想告诉李邦华放心杀,大胆杀,杀得越多越好。
考虑到这么说会让李邦华误会,所以崇祯改口道:李阁老可以杀人,但是一定保证杀的人是该杀之人。
陛下放心,臣绝不会滥杀无辜。
确定李邦华南下后,崇祯又嘱咐了一些事。
两天后,李邦华悄悄从北京出发。
在他出发的前一天,一封封密信被人从北京送出。
少部分被送往南方各省,大部分信件都被送到了南直隶。
七月中旬的南京城又闷又热。
在树上蝉鸣的伴奏声中,一匹匹快马从路上飞奔而过,钻入路边的深宅大院。
两刻钟后,家丁们推开院门,瞅准方向后消失在街角处。
午后时分,朱国弼,刘孔昭,赵之龙,徐文爵聚集在一座偏僻的茶楼中。
朱国弼从怀里拿出密信甩到桌子上,低声说道:诸位,京师传来消息,李邦华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南下了。
刘孔昭点头跟着说道:赈灾钦差李邦华于七月初四从京师出发,先乘坐马车去往通州,然后坐船走水路。
不出意外的话,七月末至八月初就会抵达南京。
狗屁赈灾钦差赵之龙破口大骂,表面上是赈灾,实际上是来查账的。
刘孔昭盯着赵之龙问:听赵兄的意思你那边的账还没平
赵之龙反问:你们的账都平了
朱国弼和刘孔昭同时点头。
他们的账在年初就已经处理完了,朝廷想查也查不出来问题。
草他妈的赵之龙开始骂街:现在南京京营总督虽然换成了刘文炳,但是下面的具体事务还是由我这个前任总督来处理。
此前南京京营的亏空高达百万两银子,历任总督都是靠吃空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说,吃空饷的账怎么平
也不是没办法,刘孔昭开始出主意,史可法不是在精简京营士兵吗,以裁撤老弱病残的名义将空额削减不就行了
不提史可法还好,提到史可法的名字后赵之龙咬牙切齿:史可法实在可恶他确实在裁撤老弱病残,但所有被裁撤的士兵都要要经过他们兵部的登记和核对才行。
我去哪儿找一万个生面孔去
三个人陷入短暂的沉默。
朱国弼眨了眨眼睛:既然无法削减空额,不如准备几十万两银子。就说这些银子是你担任京营总督以来查出来的空饷,为了不得罪人才没有上报,现在京师来人,正好上交。
赵之龙虽然没说话,但其他人已经从他的表情里看到了不甘心。
一万人一年的空饷是十八万两。
他担任了三年南京京营总督,吃掉的空饷高达五十四万两。
之前是将五十四万两银子装进口袋,现在是把银子从口袋里拿出来,换成谁都不会甘心。
见赵之龙不说话,刘孔昭看向徐文爵。
前任魏国公徐弘基刚刚去世,徐文爵虽然还没承袭爵位,但府中各项事务已经交由他负责。
贤侄,刘孔昭说道:之前你父亲是担着南京守备的差事,你赵叔是南京京营总督。你赵叔能吃空饷全靠父亲支持,不对,应该说你赵叔和你父亲都吃了空饷,现在李邦华要来查账,你说该怎么办吧
徐文爵当然知道他爹徐弘基也吃了空饷,否则他也不会出现在这里。
要不把吃掉的空饷拿出来徐文爵提议道。
荒谬,吃进去的东西哪有拿出来的道理赵之龙两眼一瞪,当务之急是消灭证据。
怎么消灭证据一把火把南京兵部点了徐文爵不爽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