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07章 大明朝货币体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崇祯放下手里的铜钱,盯着方岳贡说道:方尚书,你们户部有没有考虑铸造银钱以后称银币

明代铸钱的衙门有两个。

一个是工部的宝源局,另一个是户部的宝泉局。

除此之外,各行省又在地方设立分局铸钱。

银币方岳贡愣了下。

对,朕听闻福建、江浙一带的洋人用银币交易,当地百姓称之为番钱。每个银币重七钱三分五厘,有马剑、洋船、双烛、水草文等样式。

因为不用称重,只要磨损不是太厉害就能当七钱三分银子使用,深受当地商人好评。

方岳贡疑惑的问:臣想知道,陛下铸造银币的目的是什么。

崇祯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继续说道:等市面上银币足够多的时候,朕会禁止用白银缴纳赋税,只接受银币和铜钱。

货币是大明朝的命脉,朕要将命脉掌控在自己手里,而不是那些身怀巨贾的商人

方岳贡站在原地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这件事在理论上不但行得通,还会让商人之间的交易更便捷。

市面上的银子质量参差不齐,有掺铅的、掺铜的锌在明代称白铜。

同样是一锭银子,有的含银量高达百分之九十,有的含银量只有百分之七十。

各地给银子称重的量器也不相同,或多或少都有公差。

银子是大明的本位货币,种种迹象表明,朝廷对货币控制几乎为零。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货币背后是国家信用。

当货币失控,国家丧失信用的同时,还会丧失民众的信任。

这便是经济影响政治的一个缩影。

所以历朝历代灭亡的前兆是经济崩溃,随后才是政治危机。

比如唐宋。

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地方征收的税不上交朝廷,导致中央朝廷财政危机。

铸钱

好主意

中央朝廷是这么想的,地方藩镇也是这么想的。

大家同时开足马力铸钱,直接把大唐的经济彻底整崩溃了。

宋朝遇到的麻烦也不小。

由于人口增长和手工业的发展,导致市面上对货币需求量激增。

大宋本想像唐朝一样铸钱,但

大宋缺铜

为了铸造出更多的货币,必须寻找替代品。

可是替代品比铜还难找。

当时大宋金银产量少得可怜,除了金银铜之外,能当货币的金属只有铁了。

但是铁的贵金属属性太弱了

再加上容易生锈,所以大宋想到了交子纸钞。

结果可想而知,到最后交子的价值跟擦屁股纸一样廉价。

崇祯之所以不发行纸币,就是出于这种顾虑。

他或许能做到不超发货币。

但是下一任皇帝呢

他能禁得住这种诱惑吗

显然不能,因为纸币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铸成银币就不一样了,以上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而且目前大明的白银储量和黄铜储备都足够多。

不过,方岳贡还是有疑问:陛下,那市面上的白银该怎么处理

商人可凭白银向朝廷兑换等额的银币,用于交易。

一两银子铸成一枚银币,朝廷白白搭上了人工和模具的成本,对朝廷来说完全是一门亏本的生意。方岳贡身为户部尚书,做任何事都考虑成本和收益。

谁说亏本了

陛下的意思是

银币中银子和白铜的比例是9:1,不考虑白铜成本的话,商人的用一两银子只能换走九钱银子,朝廷挣一钱。

具体比例你们可以根据铸造出来的银币成色进行调整,朝廷不指着这个挣钱,只要不亏钱就行。

可是方岳贡面带忧虑之色:臣怕那些商人拒不兑换银币,导致没有足够的银子制作银币。市面上没有足够的银币,百姓们和商人为了满足交易需求,只能用回原来的银子,进而导致新货币发行失败。

崇祯微微一笑:方尚书难道忘了朕的话如果朕宣布明年赋税只接受银币和铜钱,你会怎么办

臣会上交铜钱。方岳贡毫不犹豫地回答。

一两银子能兑换一千五百文,只要不是傻子,哪怕手里有银子也会把银子兑换成铜钱交税。

等等

这么做好像能收回一部分银子。

那好,市面上铜钱少了会导致什么崇祯继续问。

铜钱升值

对应的呢

银子贬值方岳贡想到了这一点,但还没想明白后面的事。

崇祯微微一笑:不错,随着银子贬值的越来越厉害,那些有银子的人肯定慌了。他们有两个选择:一,把银子兑换成铜钱保值;二,尽快把银子花出去,缴纳赋税也好,买东西也罢。只要花出去了,银子贬值就与他无关。

想缴纳赋税只能把银子兑换成银币,等市面上有足够的银币时,铜钱与银币的兑换比例又会回到正常水平。

这样就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