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54章 真正的敌人(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崇祯冷冷一笑:将所有在旗之人全部处死,剩下的如果还有活人,你们自行商议。

建奴兵力主要由四部分组成,除了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外,还有很多外藩蒙古人。

这些人对建奴没多少忠心,如果能策反一部分为己所用,当然再好不过。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蒙古人也不例外

如果将来有一天北伐,这些人或许能策反更多蒙古人投入大明的怀抱。

李邦华眨了眨眼睛:臣等遵旨

陛下,多铎尚在居庸关外作乱,内阁的意思是让黄得功继续留在京师一带,进可以攻多铎,退可以守京师,以备不时之急。

安静片刻后,乾清宫内再次响起李邦华的声音。

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崇祯看向内阁其余三位位大臣。

是。

崇祯想了想,又坐了回去。

李邦华说的确实有道理。

现在北京的兵力是进攻不足,防守有余。

如果多尔衮战败的消息传到多铎那里,他大概率会放弃宣府镇,转头从多尔衮入关的地方,或者再往东的青山关,喜峰口一带入关,京师又将告急。

届时黄得功在彰徳府与李自成对峙,北京这边只有刘文耀和吴三桂的战兵可用。

难啊

可一旦把黄得功留下,等于将彰徳府拱手送给李自成。

李自成抢了银子后,很快又会做大做强。

南面还有张献忠

穿越大明朝的第三个月,崇祯再次有了生无可恋的感觉。

思考片刻后,崇祯缓缓摇头:给黄得功两天休整的时间,随后命他前往彰徳府营救赵王周王以及彰徳府的百姓。

在这两天时间里,辎重兵和运粮的商队先行一步,届时黄得功可以轻车简从赶路。

为振奋军心,需尽快论功行赏。朕给你们户兵两部半个月时间,将此战的赏银抚恤银发下去。

阵亡的名单尽快交给工部,忠烈祠已经完工,只缺石碑刻字。

至于多铎崇祯停顿片刻:从京营调一千人前往居庸关,进行攻城演练。记住,制造的动静一定要大,让居庸关外的多铎以为多尔衮尚未兵败

李邦华一怔,随即谨慎的抬头问了一句:陛下,多铎会信吗

崇祯一脸的镇定:咳咳,不管多铎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多铎会信吗

崇祯不知道。

但是他不怕多铎攻打京城。

经过上一次的募兵后,京师百姓对守城一事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

甚至有些人为了挣朝廷守城的钱巴不得多铎快点来。

想攻破城坚炮厉的京师

难太难了

唯一担心的是建奴不攻城,只搞游击战。

那样的话对大明将是致命的打击。

建奴屡次入关劫掠掳掠百姓,抢夺钱粮倒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每次入关会让大明朝廷停摆。

他们每来一次,大明地方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秩序就会被摧毁一次

下面出现的问题递不到上面去,上面制定的政策也无法下达。

这种秩序是无形的,比那些丢失的东西更值钱

君臣几人有商议了一会,方岳贡,范景文,邱瑜施礼离开。

李邦华则留了下来。

李阁老有事崇祯问。

是李邦华脸上带着一丝无奈,四月上旬,陛下让锦衣卫和东厂给各部官员发了一张纸,让他们在上面记录家中财产,以便后期查证。

不知陛下是否还有印象

崇祯点点头,这是他搞的官员财产公事制度,目的是防止腐败。

不过他只是让锦衣卫和东厂发了清单,还没有开始查。

臣私下了打听了一番,京师上千官员,填写之人不超过一成没写的官员们私下里放出话来,说只要东厂和锦衣卫搜家查证,他们会立刻辞官回乡。

还说

说什么崇祯皱着眉头问。

还说他们是大明朝臣,这是他们该有的尊严。

崇祯没说话,低着头开始思考。

其实从穿越到大明朝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真正的敌人不是辽东建奴,也不是漠北蒙古人,更不是李自成、张献忠之流。

而是士绅地主。

士绅地主是阶级的统称,这股力量非常强大,强大到能和皇权抗衡。

在先秦时代,这个阶级被称为诸侯。

自汉代以后到唐朝,这个阶级被称为门阀士族。

黄巢起义将世上门阀士族杀光屠尽后,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

自宋之后,皇帝开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也就是从这时起,士绅地主成为了地方官府治理基层的主要帮手。

大部分士绅地主是归乡的官员,他们之前在朝中当官,归隐后后成了士绅,久而久之又会因为土地多而成为地主。

这是朝廷默许和鼓励的。

毕竟需要他们帮忙维持基层政权的秩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