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帐内,安静异常。
除了范文程,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的盯着地图上的昌平州和居庸关。
尤其是多尔衮,一股莫名的压力压在他身上,让他无法呼吸。
怎么办
三条计策,选哪一条
第一条最稳妥但也最窝囊。
从墙子岭入关后只与明军骑兵打了一场小仗,然后就退出墙子岭,从绕道草原去往宣府。
这要是传出去,正白旗的威风何在
第二条计策虽没有那么窝囊,却也让人窝火。
就算他拖住了黄得功主力,多铎也顺利攻下宣府。等到退兵时,他还是一无所获。
第三条计策风险大
成功还好,一旦失败,大清三五年之内都缓不过来。
因为,旗人太少了。
多尔衮深吸一口气,再次问道:范先生有什么建议
正打算离开的范文程暗暗骂了一句,他只负责出谋划策,其他的一概不参与。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背黑锅。
每次出谋划策他都出三条计策,具体选哪一条由旗人自己定。
赢了,是他技高一筹。
败了,则与他无关。
因为,是旗人自己选的。更何况计谋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可能是将领,士兵,粮草,天时,地利等等
见多尔衮发问,范文程不好直接拒绝,只能模棱两可的说道:我不知道睿亲王想要什么结果,所以不好建议。
多尔衮何等老练,瞬间明白了范文程的心思。
其实这也不能怪范文程,毕竟他只想自保。
又想了一会,多尔衮再次问道:本王的顾虑还是粮草,就怕耗不过明军。如果选择第三条计谋,范先生还有没有筹粮的好办法
范文程心里松了口气,他假装掐指一算,悠悠说道:根据节气,昌平州一带的夏粮已经成熟。北京一带虽有旱情,却也不至于颗粒无收。
届时睿亲王可以逼迫百姓去田里收粮,就算找不到百姓,每天分出千余士兵收粮也不影响大局。
见多尔衮点头后,范文程施礼后离开了大帐。
阿济格,遏必隆同时起身来到多尔衮面前。
十四弟,干吧阿济格说道,同等数量下,关宁军都不一定是我军对手,关内的明军更不可能了别犹豫了
遏必隆立刻附和:是啊睿亲王,黄得功有四万兵马,如果将他们尽数歼灭,此番入关不但收获颇丰,甚至可以尝试进攻北京城
就算没有攻下北京的把握,也可以挥师东进去往山海关,逼迫吴三桂投降一旦拿下山海关,我大清铁骑随时随地都可以入关了
挥师南下,逐鹿中原,指日可待
听着遏必隆的一番话,多尔衮再也忍不住了,他直接站起来猛地一拍桌子:正合我意,干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此番入关必须有所斩获
阿济格和遏必隆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火。
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
不止他们,所有旗人都想往上爬。可往上爬的途径只有一个:功劳
功劳从哪里来
战场上的军功
不过此事不能急,要提前多准备一些粮草多尔衮说道。
我等都听睿亲王的
好。多尔衮此时心中豪迈顿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他有种感觉,此次入关的收获将使他永生难忘。甚至能直接攻下北京,取代明廷。
来人
在。
让多伦诺尔开平卫那边急送半个月的粮草来,我就不信明军能耗得过我们
还有,一会我会给豫亲王写一封信,你们要在三日内给本王送到。
嗻。
密云。
黄得功坐在城外的军帐之内,不停翻看着崇祯的密信。
这一仗关系重大,不能有任何闪失。
皇帝的计谋只是指明了战略方向,真正的排兵布阵,调动兵马都是他的活。
就在黄得功复盘计划的时候,一个亲兵在帐门外喊道:总兵大人,蓟辽总督王永吉王大人,山海关总兵高第高大人在帐外等候。
请黄得功下意识的说完这个字后又觉得有些不妥,立刻站起身大步往外跑迎接。
刚走到帐门附近,军帐被人从外面打开。
两个大汉一前一后分别走了进来,看到彼此之后,三人脸上同时挂上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