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三封塘报的内容后,整个乾清宫鸦雀无声。
一百多个学生和官员先是震惊,随后脸上写满了焦虑。
三份塘报,三个坏消息,而且一个比一个坏。
建奴兵分两路入关劫掠,一路在宣府,一路在密云。京师附近可用之兵有限,顾此失彼,顾彼失此
难啊
更难的是,李自成则再次进攻中原之地,试图将大明南北分割
这还仅仅是北方的战事,南方的张献忠正集合几十万人马直奔成都而去
想起诸多困难后,他们同时将目光看向这位大明皇帝
崇祯并不急,因为急是没用的。
宣府那边不用管也管不了
而且他坚信阎应元能守住宣府镇。
因为正史上的阎应元,在没有太多的物资的情况下还能坚守江阴八十多天。而现在的宣府镇,除了盔甲不足外,其他各种物资都十分充盈。
银子,粮食,水,火器,火药
只要吃喝不愁,他们就能凭借坚城牵制建奴主力。
密云那边有黄得功,只要不败就是胜利。就算黄得功失败了,他也有后手应对。
只是这个后手比较麻烦。
唯一的变数是李自成。
崇祯不怕李自成攻城掠地,怕的是李自成通过攻城掠地抢钱抢粮。
此次北京之战好不容伤了他的元气,如果被他缓过来,那么之前的努力将前功尽弃。
崇祯目光扫视一周,先是吩咐王承恩:让李阁老来一趟。
王承恩领命后匆匆离去。
看着王承恩离去的背影,崇祯一脸的平静。
他思考片刻后看向众人,缓缓问道:诸位可有良策
在场的众人你瞅瞅我,我看看你,都有些茫然。
他们第一次接触这种消息,脑子里既没有对策,也不知道该从那个角度思考对策。
崇祯是大明皇帝,不可能告诉这帮人朝廷有什么规矩,于是他将目光看向滕之所。
这位中书舍人在朝廷任职多年,为官经验丰富,知道在朝廷做事的规矩。
滕之所十分老练的站起身,先是对着崇祯深施一礼,随后转过身面向其他人说道:诸位,你们现在还是学生,对朝廷的事一知半解。
鄙人不才,把一些入朝为官的经验告诉你们。
多谢藤大人学生们纷纷拱手。
咳咳滕之所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诸位,入朝为官后有一个最重要的规矩。
就是处理公务时,要分清轻重缓急。
以今天这三封塘报为例,你们说说,应该最先处理哪一封
众人非常激动,他们经过短暂的思考后,一个学生站出来说道:密云
对,密云。密云距离京师百里,如果建奴攻下密云,那么京师将暴露在建奴的兵锋之下。其余人纷纷附和。
崇祯缓缓摇头:错,大错特错
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他将手中的塘报放到了龙书案上,继续说道:从墙子岭入关的建奴只有两万余人,就算他们攻下密云又能如何
他们敢进攻京师吗就算敢来,你们觉得建奴能攻下京师吗
众人同时摇头。
李自成十多万人攻打京师,用尽了各种办法,不但没能攻下京师,反而损兵折将败退大同。
建奴区区两万人,他们怎么敢
诸位都知道建奴善野战不善攻城,而我大明关内之兵善守城不善野战,建奴不会蠢用自己的劣势对抗我军的优势。
除非,他们有十足的把握
听着崇祯的分析,在场的大部分学子们纷纷点头,对崇祯的战略分析表示认同。
不过也有人不认同,一个学生站出来说道:陛下,建奴入关抢夺钱财,劫掠百姓。为了大明百姓,应坚守每一座城池,确保山河无忧。
好,说的好崇祯直接站了起来,前提是能守住,不投降。试问诸位,朕如果把边关的城池交给你们,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你和你的守军能做到誓死不降吗
大部分人都沉默了。
一个人守城可以做到誓死不降,十个人呢
一百,一千,甚是一万人呢
没人敢作保证。
人和人不同,有人以死明志,有人贪生怕死。
这是人性,只要是活人就无法避免。
崇祯淡淡一笑:所以说,遇事不能空谈,要把实际情况和人性考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