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应元离开后,王承恩仗着胆子低声问道:皇爷,九品典史升二品巡抚,其他官员怕是不服
明朝巡抚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为正二品。
崇祯白了王承恩一眼:朕昨日在朝堂上说过,谁愿意领兵五千收复宣府,朕就升他为正二品官,当时满朝文武无人应答。
如果你听到谁说闲话回来告诉朕,大明丢的地方不止宣府一处
王承恩低下头,不敢再问。
李若琏呢崇祯问。
回皇爷,李指挥使与东厂提督,还有户部,吏部,组成的联合指导小组正在顺天府衙里指导工作。
哦对
崇祯把这件事忘得干干净净。
新的政策已经制定完毕,具体施行需要各个部门通力配合。为了发现新政里的问题,他安排各个部门一把手亲自体验一番。
今天是第一天。
至于阎应元那边,崇祯倒不觉得会出问题,毕竟地方与北京不同。地方一把手说了算,而北京的一把手是他。
让他亲临现场属实有点困难。
所以几个部门的头头聚在一起,最为合适。
李宪忠到了吗崇祯突然问道。
回皇爷,李宪忠已经到练兵场了。
走,去瞧一瞧。
勇卫营练兵场。
李成梁的孙子李宪忠李如梅次子正在观看勇卫营老兵操练。
臣李宪忠参见陛下见崇祯来到,李宪忠急忙施礼。
崇祯笑了笑:李参将,朕的勇卫营战力如何
李宪忠担任辽东总兵中军参将,比李性忠的职位还要低。
不比关宁军差如果数量相当的话,臣以为关宁军没有多少胜算
你是参将,朕的勇卫营也缺一名参将,你来担任如何
李宪忠愣住了,这位大明皇帝也太随意了,禁军统领一职说任命就任命,跟开玩笑似的。
还有一点,自从他的伯父李如桢被免职后,李家在朝中的势力基本已经没有了。如果没有辽东的根基,他们李家三代能不能再军中任职都不好说。
犹豫良久后,李宪忠试探性的问:陛下还信得过我和李家
不信你们信谁信吴三桂吗崇祯盯着李宪忠的眼睛,你不会害朕吧文網
臣万万不敢陛下明鉴李宪忠立刻下跪。
他是行伍之人,又是李成梁的后代,身上自带军人光环。从小接受的理念也是忠君报国,当然不会害皇帝。
只是碧蹄馆一役后,李家精锐损失殆尽。
没了精锐支持,战场上的李家再也没有往日的荣光。
自此一步步跌落谷底。
起来吧崇祯拍了拍李宪忠的肩膀。
勇卫营损失超过六成,现在急需补充战力。这些新兵都是李阁老从三大营挑出来的,朕打算把他们都交给你,你有没有信心用最短的时间把他们培养出精锐
勇卫营兵源问题崇祯思考了很久,关宁军他不敢用也不能用。
一是防止吴三桂派人暗害他。
二是关宁骑兵只有聚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战力,如果只调过来一千人还不如不调。
刘文耀带来的山东兵他也不敢用。
那些山东兵原本是刘泽清的部下,军纪一般,他可不敢把后宫交给那些人。
思来想去还是京师三大营最为合适。
于是让李邦华从矮子里面拔高个找出一千多人,补充勇卫营。
骑射已然是来不及了李宪忠看着一千多新兵无力的吐槽着。
这些人一看就不会骑马。
因为骑兵看到宝马良驹时眼里会放光
勇卫营骑兵胯下战马都是上等马,就算放到关宁军中也是一等一的存在。
这些兵眼睛里灰蒙蒙的,没有光
而且。
骑射不是一两天就能练就的,就算单兵骑射学习的快也无济于事。
因为战场上骑兵是团体,需要根据头马保持队形,一旦操作不慎扰乱队伍,将给骑兵大部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如果步下作战的话,臣最迟两三个月就能让他们有与关宁步兵一战的能力
不崇祯轻轻摇头。
李宪忠眉毛一抖,顿时想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是把他们打造成重步兵
对。
见李宪忠面露难色,崇祯补充道:军饷三两,饭管饱,每天一顿肉还有问题吗
李宪忠差点哭出来。
从当兵到现在他都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要知道,就连关宁军吃饭也仅仅是有时候吃饱而已。
顿顿饱,每天一顿肉,这是当兵的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