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浑身一震,不可思议的看向崇祯。他那句话是客套话,并非真心认罪。
陛下,臣吴三桂刚要说些什么,被崇祯开口打断。
平西伯吴三桂勤王救驾来迟,理应严惩。考虑到千里勤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朕决定罚平西伯一年俸禄,如何
吴三桂先是一愣,随即立刻跪在地上磕头:臣吴三桂,谢陛下天恩
区区一年俸禄才多少钱,以关宁军的待遇,弄几个空饷就能补回来。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磕头谢恩。
其他人面面相觑的看着崇祯,不知道这位大明皇帝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平西伯如果没有其他事就回家看看家人,然后领兵回山海关。宁远已弃,山海关可不能再丢了崇祯面色凝重的说道。
吴三桂站在原地没动,犹豫片刻后再次跪倒在地:陛下,朝廷拖欠关宁军近一年的饷银。前些日子兵部公文说饷银已经筹备完毕,需要臣自行来京师取。所以臣想带着饷银回山海关,同时也给朝廷省了运输费用
李邦华猛地跺脚,厉声道:吴三桂你好大的胆子,竟然当着陛下的面索要饷银
户部尚书范景文也说:吴大人,饷银的事没必要在这里说,户部和兵部没说不给,等退朝后再议即可。你当着陛下的面索要饷银,有逼饷的嫌疑,是大不敬。
一时间,朝堂上谴责之声不断。
眼看局面就要控制不住,在崇祯眼神的示意下王承恩高喊:肃静
众人齐刷刷看向崇祯。
崇祯脸色带着微笑:诸位错怪平西伯了他索要饷银也是为了稳定军心,而且流贼围城前朕让李阁老发过公文,公文里承诺军饷已经备齐,让平西伯来京自取。
既然来了,朕就要履行诺言李阁老,一会将饷银备齐,让平西伯带回去。
李邦华黑着脸,不情愿的拱手领旨。
多谢陛下吴三桂则没了之前的谨慎和小心,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领旨谢恩。
军饷的事说完了,李邦华将各地驻军的调整方案告诉了吴三桂。
吴三桂不关心别的,只关心王永吉和那关宁六千骑兵的去处,那些都是他的嫡系部队
六千关宁军此战损失近千,李性忠率领七百关宁骑兵和八千降兵驻守在良乡,剩下的四千五百关宁骑兵与王永吉驻守蓟州。
听到这个安排后,吴三桂心里很是不满。关宁骑兵是他重金打造的精锐,朝廷这么安排是想慢慢架空他。
不行,不能听之任之。
陛下,山海关虽然易守难攻,但为了震慑建奴,让其不敢再次轻易入关,臣打算等候时机出关与建奴野战。所以臣想在山海关多布置些骑兵,以备不时之需。
朝堂上这些人脸色非常难看,吴三桂现在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拥兵自重了,可以说是对朝廷指手画脚
放肆,太放肆了
崇祯脸上没有任何不满的情绪,他点头同意道:平西伯果然是有雄心壮志之人也是,如果让关宁军一直待在关内,时间久了等于自废武功。这样吧,从王永吉那抽调一千骑兵,让他们与你回山海关驻防。
什么
李邦华瞪大了眼睛盯着崇祯,以为他被朱祁镇附体了。
王永吉好不容易从吴三桂手里要了六千骑兵,正是削弱吴三桂关宁军的机会。陛下不但不把握机会,反而给吴三桂送回一千骑兵。
这是什么道理
他刚要开口阻拦,却听到了吴三桂领旨的声音:臣领旨
完了
李邦华无奈的摇着头,叹息不止。
众人又商量了一会,吴三桂施礼后转身离去。
看着吴三桂的背影,在场的大臣们纷纷目露凶光,恨不得将他就地斩杀。
假意勤王,拥兵自重,指挥朝廷
每一条都能将他灭族
崇祯面无表情,心中冷笑不止。
吴三桂有点聪明,却不够聪明,否则也不会上当中计。
此计甚是简单,简答到吴三桂竟然没有防备
其余人退下吧,内阁留下与朕一起商讨吏治和经世济民之策
京师前门大街。
新报纸出版了,你们都看了吗一帮国子监的学生站在太阳下,议论纷纷。
哎别提了之前两文钱一份的报纸花钱还能买得到现在倒好,免费的报纸去晚了根本抢不到
嗯李兄为何用的是抢字
何止是抢,简直就是土匪行为听闻报纸免费后,京城那些老头老太太起的一个比一个早。他们专门盯着卖报的小童,三五人一伙将他围起来,趁其不备下手就抢。
抢到手后要么拿回家糊墙,要么低价卖给想看的人简直不可理喻
唐宋就有了糊墙纸。
其他学生听罢顿时变得怒气冲冲,考虑到那些老头老太太骂街的能力后,这些人很快恢复平静。
谁看报纸了站出来说说。
很快,一个中年人站出来,拿着报纸将上面的内容一字一句的念了出来。
念完之后现场安静了好一会,一个国子监的学生不敢想象的问道:也就是说研究院和制造局的待遇比当官还要好
中年人盯着报纸又看了一遍,点头道:如果报纸上的消息不假,你说的就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