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15章 联贼制夷(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那就让李守鑅调任蓟州总兵吧,同时将山海关一万守军调到蓟州,至于高第容朕想想。

在李守鑅,王鳌永和高第之间,他选择了李守鑅。

这三人之中,也就李守鑅还算忠诚。历史上李自成进攻北京时他担任昌平总兵,由于手底下没多少人,战败自刎。

王鳌永是贰臣传里的大人物,投降之后成了满清的死忠。不过他的下场很让人解气,在青州时被假意投降的李自成部下赵应元斩杀。

高第更不用说了,正史上他和吴三桂一起放八旗兵入关。由于吴三桂的名气太大,所以高第这个名字并不为后人所知。

崇祯已经把山海关交给了吴三桂,如果再把蓟州交给高第,就只能用头铁来形容他了。

一番商议后,人员调整的事很快定了下来。

李守鑅担任蓟州总兵,高第继续任山海关总兵,王永吉和吴三桂官任原职,但驻地由宁远改成了山海关。

没办法,辽虽然丢了,但收复的心还是要有的。

陛下,流贼既已退兵,不如下圣旨让各地勤王大军原路返回,继续剿灭流贼兵科给事中曾应麟提议道。

这个提议得到了朝堂上大部分官员的支持。

毕竟黄得功,左良玉,高杰等人的正在追剿流贼,现在京师之围已被解除,正好让他们继续剿贼。

崇祯先是点点头,随后轻轻摇头。

不知陛下有何顾虑李邦华开口问道。

建奴

建奴李邦华眯着眼想了想,难道陛下认为建奴会在近期入关劫掠

不不是近期。如果朕预料不错的话,距离建奴入关还有两个月。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都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着崇祯。

在他们看来,建奴要么趁流贼刚刚退兵,朝廷百废待兴时入关;要么再等等,等他们在辽东安顿好军民,站稳脚跟后入关。

皇帝口中的两个月是从何而来

看着满朝文武不相信的目光,崇祯反问道:李阁老你说说,建奴为何屡次入关

李邦华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回陛下,原因有三

一是趁机劫掠百姓,解决辽东人口不足,土地无人种植的问题。

二是劫掠物资,金银,然后通过边关贸易换取所需要的东西。

三是摸清我军虚实,趁机消灭我军有生力量。

崇祯点头,李阁老说的不错,建奴入关劫掠主要抢两样东西,第一是抢人;第二个是抢物资。物资包括金银,铁器,棉麻还有粮食。

现在是三月底,距离五月中下旬满打满算也只有两个月了。知道五月中下旬是什么日子吗

顺天巡抚王庭梅先是一惊,随后开口说道:夏收

崇祯点头,眉头紧锁。

北方是两年三熟,每年夏天种植粟、黍、稷、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秋收后种植小麦。

只有经过冬天的低温诱导,开春后才能继续生长,等到农历四五月份进行收割。

越靠北的地方,收割时间越晚。

明朝国都北京城所在的华北平原,夏收时间基本都在五月程或者多尔衮,必定会选择在这个时间段挖开长城入关。一是抢夺粮食,二是检验关内我大明军的实力。

亦或者模仿李自成围攻北京

至于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多尔衮只需派兵牵制就能让他无暇西顾。

崇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他的担忧不无道理,多尔衮和范文程并非鼠目寸光之人。尤其是范文程,建奴能发展起来,这位文臣之首功不可没。

范文程何许人也

范文程,字宪斗,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他的老祖宗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范仲淹

是的,范文程是范仲淹的十七世孙

范仲淹打了一辈子鞑虏,没想到五百多年的后的今天,他的第十七代世孙投降了鞑虏。

如果被范仲淹知道,大概率会被气的掀开棺材板。

李邦华的眉头比崇祯的还要深。

皇帝担忧的问题不无道理,以多尔衮和范文程的谋略,必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也就是说,最迟两个月后,明军与建奴就要有一场决战

勤王的圣旨不能撤啊李邦华有些疲惫。

他有种生无可恋的感觉。

刚击溃流贼又要迎来建奴,这大明朝真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了

攘外必先安内如果让各路大军继续进京勤王,张献忠,李自成之流将会得到喘息,成为我朝心腹大患右都御史房可壮忍不住说道。

是啊陛下,攘外必先安内,否则内外皆困

张献忠和李自成才是我朝心腹大患,建奴虽然占据辽东,但有山海关和长城挡着,一时半刻进不来。

朝堂上文武百官纷纷发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