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5章 免全国一年赋税(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阁首辅李邦华出班说道:陛下,太子已离京一日一夜,刘芳亮定然追不上他。当务之急是关注刘芳亮主力大军,一旦发现他们朝居庸关方向行进,应立刻派兵阻截,否则唐通和居庸关不保。

李邦华所说的正是朱连担心的。

问题是京师本就缺兵少将,谁去挡住刘芳亮的几万大军

如果能挡住,他召见唐通的时候也不会给出那道逃跑的旨意。

李邦华说完后,朝堂安静下来。

所有官员仿佛产生了默契,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李邦华扫视着身后的朝臣,双目血红。

这些人不配为臣。

朱连淡淡一笑:无妨,如果刘芳亮进攻居庸关,唐通会按照朕的意思弃关回京,协助守城。

李邦华无奈的继续说道:关宁军虽然行进缓慢,但肯定能在流贼攻城前抵达京师。

朱连脸上虽然淡淡一笑,心中却是冷笑。

他知道自己等不来吴三桂

吴三桂可不是什么好人,他是正儿八经的投机商,为了保存实力他什么事都干的出来。

名义上是勤王,实际上在等。

等李自成围困北京,然后根据事态发展再做选择。

如果李自成失败了,那么他就率部追着李自成打。如果李自成攻陷北京,那么吴三桂有两条路可选;一,投降李自成;二,投降建奴。

历史上崇祯的死让他选择了第二个选项,一句借兵报仇让关宁军放下了与八旗兵多年的仇恨,全力围剿李自成。

好好,关宁军一道流贼自退朱连似是在安慰自己,又似乎在安慰群臣。

见众人不说话,朱连站起来问李邦华:流贼因何而起

天灾,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于是造朝廷的反。

闹灾厉害的又哪几个省份

群臣默默抬起头,像看傻子一样看向崇祯。

这还用问吗

闹灾厉害的省份流贼闹得也厉害,除了陕西,山西和四川外,北直隶,山东,河南,贵州都有旱灾发生。

户部尚书方岳贡说道:陛下,除广东,福建,云南外,其余各省皆有旱灾发生。最厉害的是山西,陕西和四川。

户部负责全国赋税,哪个地方的赋税收的多,哪个地方赋税收的少他最清楚。而且户部还负责赈灾,对灾害的情况了如指掌。

朱连点点头,开始回想记忆中的明末旱灾情况。

明末大旱有两轮。

第一轮旱情是天启七年的陕西大旱,到崇祯六年时旱情扩大到北直隶,山西,山东一带。

第二轮旱情是崇祯十年到崇祯十五,这一轮大旱几乎遍布全国南北。

不过此时西北的旱情有所减缓,可北直隶、江南、赣西、湖南、贵州以及四川的旱情却极为严重。

全国没有被大旱波及的地区只剩下广东、福建、云南恰好是南明坚持最久的三个地区。

南明朝廷建立后,其余各地旱情均得到缓解,广东、福建和云南开始遭遇干旱。

就很邪门

朱连想了想,今年各地均有旱情,转过年来旱情就没了。

既然如此,那就干票大的。

他看着群臣说道:既然各地均有干旱,朕决定即日起免除全国一年田赋。

满朝文武直接被朱连的话吓傻了

他们第一反应是崇祯疯了

一年田赋有多少

以崇祯十六年为例,户部年应收入银两千万两,免银四百二十万两免得都是田赋,实际收入一千五百百二十二万两,共缺额五百四十二万两。

田赋收入占朝廷总收入的七八成。

也就是两千万的百分之千六百万

这些钱不但有宗室、官员、秀才的俸银,还有九边大军的军饷,粮饷。

银子原本就入不敷出,不加赋已是天恩,毕竟天灾不断,粮食减产,百姓们苦不堪言。

但直接免一年的田赋是几个意思这大明朝还干不干了

以前每年有五百万两银子的缺口,现在好了,直接赤字一千六百万

不,还得加上之前的缺口,总共两千一百万两

方岳贡嘴角不受控制的一阵抽搐,跪地说道:陛下玩笑了,臣身体不好,这等玩笑开不得。

朕没开玩笑既然全国各地均有灾情,不如免除一年田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李邦华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陛下,万万不可

朝廷每年用银缺口尚有五百多万两,如果再免除田赋,今年的用银缺口将达到两千一百万两

田赋乃国家根本,朝廷支柱,一旦免除,朝廷将入不敷出。届时兵无饷,将无粮,别说打仗,就是募兵都没钱。

现在内有流贼四处作乱,外有建奴虎视眈眈,九边大军缺饷少粮已是常态,此时不加赋已是皇恩浩荡,免全国一年田赋绝不可行

李邦华虽然只当了两天内阁首辅,但是对朝廷的钱粮已经心知肚明。他的话虽然很难听,但说的都是心里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