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4章 鼠疫(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京师,皇城外。

王承恩,先不回宫了,去一趟顺天府衙门。

遵旨。王承恩命令队伍转向,朝顺天府衙门缓缓前进。

大明有一百五十三个府,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知府。直隶顺天府和南直隶应天府的长官被称为府尹。

知府为正四品官,府尹则为正三品。

其他正三品衙门用铜印,唯独顺天府用银印,与封疆大吏的总督、巡抚一个档次。

顺天府尹王庭梅早就得到了消息,他带着府丞,治中,通判,推官,儒学教授以及统历等官员跪在衙门外迎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朱连没有立刻下马,而是坐在马上观察了一会。

王庭梅年约四十,消瘦的躯体外套着干净整洁的大红官袍,留着乌黑光亮的发丝,眉目俊朗,给人一种精神干练的感觉。

细看双目,流露着疲惫之色。

他手下的差役们更好不到哪去,一个个面黄肌瘦,不知是营养不良还是大病初愈。

若论哪个衙门的差事难办,顺天府当称第一。

京师有四贵。

皇室,宗亲,勋贵,朝臣

这些人里面有实权的不怕他,没实权的职位比他高,怎么管

看着憔悴的王庭梅,朱连在记忆中搜索他的信息。

王庭梅是万历四十一年二甲出身,与被赐死的内阁首辅周延儒同科。史书对王庭梅的记录不多,只记录他在崇祯十七年五月十四日在南京当上了应天府尹。

是个可用之人

在朱连眼中,只要没投降建奴的人都可以用。

陛下驾临顺天府衙,臣等不胜荣幸。王庭梅见崇祯坐在马上没有动静,只能再次施礼。

嗯,朕找你有要事相商。

王庭梅不敢怠慢,急忙屏退其他人,把崇祯让进顺天府衙。

不知陛下亲临有何指教

朕问你三件事,你要如实回答。

是,臣不敢妄言。

截止到现在,京师鼠疫死了多少人朱连死死盯着王庭梅的双眼,帝王威严瞬间笼罩对方全身。

王庭梅面露为难之色,不是他不想说实话,是数据太难统计了。

京师有百万人口,不可能做到一户一查,只能逐级上报。

明朝每10户为甲,甲有甲长;每10甲为保,保有保正。

甲长一般由各户轮流担当,都是催粮征税服徭役的破事,没人爱当。保长不轮流,基本都是大乡绅担任。

数据统计到保长这里后并不是直接交到衙门,而是交给负责这一片的差役,最后汇总到衙门。

暂且不管数据真假,统计这种数据肯定非常慢。

见王庭梅面露为难之色的,朱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快速思考后改口问道:大概有多少不用太准确。

回陛下王庭梅说话时故意停顿片刻,见崇祯没有生气的意思后才继续说道:臣估计京师百万民众已十去其二。

朱连听罢,情绪瞬间低落下来。

官方估计是百分之二十,那么实际只多不少。

据历史记载,明末鼠疫始于崇祯六年,地点在山西。崇祯十四年传到河北,北京一带,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

万幸的是,这场鼠疫在崇祯十六年冬天已经度过了顶峰,虽然现在每天还有人因鼠疫而死,但规模早已不如从前。

简答来说,老百姓都有了抗体。

不过陛下放心,据臣观察鼠疫之害早已大不如前,消散在即。王庭梅见崇祯眉头紧锁,补充说道。

朱连眯着眼问:顺天府衙在这期间做过什么

臣臣按成化年间处理瘟疫之法处理鼠疫,于崇文、宣武、安定、东直、西直、阜城六门城外,各置漏泽园一所,提供草席棺木掩埋尸体。

再者,遍寻天下名医。江浙一后补县佐以针刺法医治鼠疫,颇有效果。臣让京师医者拜其为师,以治百姓。

王庭梅低着头,满怀希望地细说着。

鼠疫给京师造成的损失可以用无法估量来形容,现在瘟疫得到了控制,绝对是大功一件。虽然他没有邀功的想法,但是皇帝既然问了,他也不好继续隐瞒。

没了

没没了王庭梅见崇祯不但没有论功行赏的意思,听语气好像还不满意。

他顿时有些慌了。

你们做的不错朱连先是肯定了顺天府衙门的做法。

古人对瘟疫的认知有限,能做的也只有焚烧尸体,寻名医找良方。在那个封建迷信的时代,能让老百姓焚烧尸体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了。

肯定过后,朱连话锋一转表达了不满:但是不够你说,何为鼠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